航天员 女航天员在太空来例假怎么办?外国航天员何时加入?专家解读( 二 )


空间站航天任务比较复杂 , 所以进行了分工 。 有飞行专家 , 也叫航天驾驶员;有任务专家 , 即航天飞行工程师;甚至还有载荷专家 。 女航天员现在占整个航天队伍比例一般是10% , 从全世界来讲 , (女航天员)大部分都是任务专家 , 这跟女航天员的生理、心理情况有一定关系 , 比如女性脂肪比较多 , 平均个头矮、体重轻、有氧运动消耗的能量也低 。 但也有个别是飞行专家 , 比如说美国航天飞机第一个女驾驶员和指令长柯林斯 。
大量实践和理论研究发现 , 女航天员有执行太空任务的能力 , 而且在某些方面感觉更敏锐 , 心思更细腻 , 考虑问题更全面 , 处理问题更注意方式方法 , 沟通能力更好 。 在微重力环境下 , 女航天员的雌激素(水平)和镁的代谢优于男航天员 , (体内)铁含量低 , 所以被认为比较适合长期太空生活 , 不容易出现铁中毒、血栓、血管痉挛、心律紊乱 。
中新社记者:作为入驻中国空间站的首位女航天员 , 王亚平已是第二次进入太空 。 选择王亚平作为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成员是出于哪方面考虑?
庞之浩
:王亚平的身体心理都比较成熟 。 这次(任务)是首次驻留6个月 , 派王亚平上去有明显优势 。 女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 , 从生理构造和心理素质讲 , 她可能更成熟、稳健 , 对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持久 。
同时 , 她能给乘组带来活力 , 使配合更顺畅 , 工作效率更高 , 上去以后可以开展更全面的航天医学实验 , 并且王亚平拥有飞天经验 , 这次以老带新 , 比较合适 。
中新社记者:我们注意到 ,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专门为女航天员送去了化妆品、女性服装等日用品 。 为迎接女航天员 , 中国空间站做了哪些准备?将如何保障女航天员的长期在轨工作生活?
庞之浩:
根据女性生理特点和生活需要 , 我们确实应该做一些特殊准备 。 比如飞船座椅是根据女航天员的身材特制的 , 让她无论飞天还是返回 , 都比较舒适 。
二是对她的舱内航天服也进行了定制 , 尤其是女性的手比较纤细 , 我们做了适合女性的手套 。 她穿上以后无论是工作还是处理其他问题 , 都会比较方便 。 女航天员大小便收集系统的高度距离也进行了调整;
另外还给她配置了巧克力、甜点和补血用品 。
天舟三号根据这次任务需求 ,
为女航天员送去了卫生用品、少量无毒化妆品 , 女航天员化妆以后可能心理状态会更好 。 针对女航天员生理特点比如月经问题 , 实践表明 , 女航天员在太空月经基本正常 , 但是月经期间进行太空行走 , 容易得减压病 , 所以在月经期间 , 一般不进行太空行走 。
中新社记者:此前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三名航天员都进行了舱外活动 。 “神十三”任务期间 , 女航天员是否有可能开展舱外作业?航天员在空间站是否会有任务分工?
庞之浩:
我想这次女航天员会进行舱外作业 , 从而诞生中国太空行走第一女(航天员) 。 这不光是一个荣誉 , 我们要探索女航天员舱外行走的规律、特点、优势等 。 女航天员整体来讲身材比较矮小 , 但是这也有优势 , 因为在舱外活动时身体小 , 更容易控制 , 可以完成更细腻的工作 。
在太空 , 航天员一般都要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 , 开展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 。 比如美国航天员格林77岁上太空 , 研究长期太空生活对老人生理心理的影响 。 这次王亚平上去 , 可以开展以女性为主的航天医学和空间科学生命研究 , 为以后长期载人航天做准备 。
资料图:2021年3月14日 , 王亚平参加人船联试 。 孔方舟 摄
中新社记者:我们注意到 ,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又向空间站送去了一套90多公斤的舱外航天服 , 中国空间站目前已有3套舱外航天服 。 这是出于哪方面考虑?与之前的两套舱外航天服相比 , 这套舱外航天服有何不同?
庞之浩:
天舟三号运去航天服重量比以往的轻一些 , 但是性能跟另两套一样 , 达到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性能指标 。
目前世界上女航天员太空行走次数少 , 原因之一是没有专门适合女性的舱外航天服 。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曾经要开展一次全女性太空行走 , 一般太空行走都是一男一女或者两名男性 , 当时空间站上只有一套适合女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 , 后来又运去了一套比较小的适合女性的舱外航天服 , 才完成了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 。 所以舱外航天服对太空行走很重要 。
中新社记者:为保障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半年的物资需求 ,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装载的货包数量比天舟二号更多 。 为方便航天员快速锁定和使用包裹 , 科研人员做了哪些设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