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 女性航天员在太空遭遇生理期该怎么办?


太空 女性航天员在太空遭遇生理期该怎么办?
文章图片

太空 女性航天员在太空遭遇生理期该怎么办?
文章图片

太空 女性航天员在太空遭遇生理期该怎么办?
文章图片

太空 女性航天员在太空遭遇生理期该怎么办?

航天员在太空中长期处于失重状态 , 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 , 包括心脏缩小、身高增加、失去空间方位感、骨骼流失、肌肉萎缩 , 甚至还会患上太空适应综合症等 。
女航天员王亚平对于女性航天员来说 , 太空环境则更加不友好 。 所以 ,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 , 女性航天员占据的比重很小 。 截至目前 , 全世界大约只有56名女性航天员进入过太空 。
在女性航天员进入太空之前 , 科学家们通过理论研究得出结论:女性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 , 如果遭遇生理期 , 血液很有可能会飘散在太空中 , 或者难以排出体外 , 甚至倒流至腹腔 , 从而面临生命危险 。
女性航天员在太空遭遇生理期怎么办因此 , 苏联前几次的太空之旅都没有考虑将女性航天员送上太空 。 1963年 , 人类第一位女性航天员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6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 , 一共在太空中停留了70小时40分钟49秒 , 绕地球飞行了48圈 。 由于停留时间比较短暂 , 捷列什科娃在太空中并没有遭遇生理期 。
后来 ,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航天员进入太空 , 科学家们这才发现 , 他们之前根据理论研究得出的结论实际上是错误的:女性航天员在生理期并不会受到失重环境的影响 , 导致血液倒流或者难以排除体外 。 事实上 , 她们在太空中的生理表现与地球基本一致 。
女性航天员然而 , 女性航天员在太空中遭遇生理期虽然不会有生命危险 , 但是仍然会给太空生活带来巨大的挑战 。
以国际空间站为例 。 由于将水资源运送到太空中的成本极高(每公斤最少2.2万美元) , 长期以来 , 各国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总是将水资源的需求量压缩到最低限度 , 他们既不能在太空中洗澡 , 又不能在太空中洗衣服 。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站中的水资源 , 科学家甚至开发出了一套尿液回收实验系统 , 利用尿液制取还原水 , 用于加工食物和饮品 。 2020年 , 俄罗斯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利用尿液制取了超过171升还原水 。
太空马桶当女性航天员在太空中遭遇生理期时 , 她们无法正常使用太空马桶 , 因为尿液回收实验系统并不能够专门处理女性生理期排出的血液 。 同时 , 女性生理期排出的血液与正常尿液混合之后 , 就无法制取还原水了 。
所以 , 如何解决女性航天员生理期问题 , 就成了一个相当棘手的科学难题 。
一般来讲 , 空间站会为女性航天员配备卫生棉条、卫生巾和纸尿裤等卫生用品 , 但是这些物品在太空中使用起来比较麻烦 , 后期处理回收也很困难 。
女航天员刘洋更多的时候 , 女性航天员会选择在生理期服用“复合型”雌激素避孕药 。 服用过这种避孕药之后 , 女性航天员在一定时间内就不会来生理期了 。 近年来 , 科学家还开发出了LARC剂(皮下植入或者子宫内缓释) , 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
【太空|女性航天员在太空遭遇生理期该怎么办?】除了生理期带来的麻烦 , 科学家还认为 , 由于太空中存在对身体有害的宇宙辐射和宇宙射线 , 女性航天员长期驻留在太空中 , 有可能会影响生育 , 所以各个国家在挑选女性航天员的时候往往会优先考虑已经生育的航天员 。 不过 , 前苏联的捷列什科娃和中国的刘洋从太空中回来之后 , 都生育出了健康的宝宝 。
总而言之 , 女性航天员在太空中长期执行任务 , 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困难 。
NASA巨资开发的最新型太空马桶
与男性航天员相比 , 女性航天员在太空中拥有诸多优势 。 比如 , 女性航天员的体型更小、重量更轻 , 需要消耗的能量更少 , 心理素质更加稳定 , 做事更加细致等 。 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中 , 女性航天员新陈代谢的能力更强 , 从而大大降低了患上血栓、血管痉挛和铁中毒等疾病的风险 。
中国空间站而男性航天员体力更好 , 更适合执行出舱活动任务 。 事实上 , 女性航天员与男性航天员在太空中各有优势 , 两者互相协作、优势互补 , 能够更好地完成太空任务 。 因此 , 我国目前也在安排更多的女性航天员进入太空执行任务 , 比如神舟九号任务中的刘洋、神舟十三号任务中的王亚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