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明白就别装糊涂


【|揣着明白就别装糊涂】张世光
因为吸毒而被禁演的某歌手这两天肯定很郁闷 。 准备了一场“复出”的演出 , 然而在临开演之际被叫停了 。 随后 , 他写了一篇长文 , 控诉“不公”的同时 , 还把自己从一个瘾君子塑造成了受害者形象 。
这真是太荒诞了 。
且不说他甩锅给卖毒品的人 , 声称自己是“受害者”的逻辑有多么不值一驳 , 单就作为一名成年人 , 他应该、也必须知道毒品曾给这个国家、给这个国家中的人带来了多么大的灾难 。
打着为文艺创作苦求不得的旗号来给自己的吸毒洗白更是无稽的 , 照他这么说 , 我们那么多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难道都是靠毒品带来的?
这种混账逻辑恐怕这位歌手自己都不能相信 , 但他却要装着明白来装糊涂 。 尤其让人难以理解的是 , 他还把音乐创作称为自己唯一的、赖以糊口的工作 , 说得好像谁要剥夺他的劳动权一样 。
做每一份工作都要有相应的资质 。 科学家不能对皓首穷经厌倦 , 医生不能对血肉模糊畏惧 , 教师不能对反复言说腻烦 , 文艺工作者也不能对自身的道德失去洁癖——这就是文艺工作的从业资质之一 。
文艺工作者是靠着人民群众的注意力来工作、过活的 。 “注意力”在不同年代、不同行当 , 有着不同的表述——票价、票房、收视率、流量……既然你的工作是建立在“注意力”上的 , 那么就要对得起人们的这份关注 。
文艺工作的产品 , 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应该是创作者真实意愿的体现 , 是创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淌 。
贝多芬的音符中迸发着对命运束缚的挣脱 , 曹雪芹的叙述中排遣着现实中的苦闷 。 正是因为有着内心深处的纠葛与解脱 , 梭罗才写出了“瓦尔登湖”的宁静 , 正是因为灵魂深处有着不屈与赤诚 , 冼星海才在“黄河”边引发了撼动全国的“咆哮” 。
人们习惯于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心灵所向 , 人们也习惯于将文艺作品中传递的价值与创作者本人的品性画等号 。 人们给予文艺工作者及其作品关注是因为其中包含着可仿、可学的人生正能量 , 如果失去了“正”的因素 , 创作者就理所应当失去从业的资格 。
公众的注意力 , 应该是文艺工作者觉得荣幸、骄傲也应该为此而谦逊、奉献的动因 , 现实中却成了某些人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诱因 。 个别从业者一边用虚假的真诚 , 伪善的笑容去收割着公众给予的财富 , 一边又在心里暗讽着公众的“人傻”“钱多” 。
被禁言后带着“猪头面具”聊天 , 涉嫌违法后坐在巨大商品标志旁道歉 , 道德缺失被揭发后号称只是犯了所有人都会犯的错误……这桩桩件件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事儿 , 给人的感觉是在某些工作圈里 , 只要你“舍得出脸”“露得上脸”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 如此这般的“神通”不知吸引了多少心怀不轨的人在没有任何建树的情况下还敢往这个圈子里挤 。
别拿没工作说事儿 , 世界上有、不是只有文艺行当一个工作 。 想养家糊口 , 办法有的是 。 到底是舍不得行业 , 还是舍不得这个行业的高收入 , 这个事儿谁都能看明白 。
或许 , 你过去真不明白 , 那么 , 现在该让你明白明白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