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地震 , 王亚平临危受命接下来向灾区运送物资的任务 。
地震发生在地面 , 王亚平是在天上 , 按这个思路来说这次的任务应该不难 。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 , 高空投放物资要多高才能看清地面?
这是一次非常凶险的飞行计划 , 对于王亚平的身心都是考验 。
可能大家还记得 , 当年牺牲的飞行员邱光华 。
汶川地震中邱光华总计飞行了63次任务 , 50多岁的高龄还坚持一天飞行7小时 。
他清楚地知道 , 他多执行一次任务 , 可以让灾区群众多吃上一顿饱饭 。
在多日的救援当中 , 邱光华所在的机组总共向灾区运送了25.8吨的救援物资 , 运送了200多名伤员 。
最后 , 在飞至汶川银杏乡狭窄山谷时 , 天气突变 , 等找到邱光华的时候 , 只留下一片残骸 。
和邱光华一样 , 王亚平当时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 。
彻底改变王亚平的还是2003年 , 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出征太空 。
王亚平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可以飞向太空 。
那一年 , 她23岁 。
2009年 , 王亚平的机会来了 。
载人航天工程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 , 其中就包括女航天员 , 王亚平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 并通过了层层考核检查 。
在中国要想成为航天员目前只有一条路可选 , 航天员以歼击机飞行员为主要选拔群体 , 因此首先就要考上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学院 , 成为歼击机或者强击机飞行员 。
毕业之后在合适的时候参加航天员选拔 , 目前差不多5年一次 。
目前的自然条件是要求飞行时间大于600小时 , 飞行成绩优良 , 无等级事故 , 在此基础上 , 将围绕身高体重、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筛选 。
航天员的生活跟王亚平预想的很不一样 , 不仅仅要学习海量的知识 , 还要进行一些极具挑战性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 。
接受几乎苛刻的零失误、零差错的考核 , 要求全身心的投入 , 不能出现任何的走神 。
执行太空航天任务究竟有多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有篇课文名为《太空一日》 , 而该文的作者正是“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 。
当火箭上升熊熊火焰直刺苍穹 , 万人欢呼时 , 舱内的杨利伟一度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的时候 , 火箭和飞船突然开始剧烈震动 , 这种震动与人体产生了共振 , 让杨利伟瞬间承受了达到体重6倍的重力 , 26秒突如其来的剧烈低频共振 , 让杨利伟感到撕心裂肺 。
这种情况谁也没有预料到 。
神舟五号飞船上只有杨利伟一名航天员 , 如果他真的出现休克 , 那么我国首次载人航天行动也将以失败告终 。
在全国人民的注目下 , 杨利伟用身体和意志对抗着低频共振 , 足足26秒 。
杨利伟回忆道“在痛苦的极点 , 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 , 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 ”
结果在返航途中 , 新的意外又发生了 。
返回舱的的右侧舷窗出现了裂纹 。
众所周知 , 当年美国“哥伦比亚”号就是因为出现了一条裂痕 , 导致在眼看要着陆时解体了 。
随后杨利伟发现左侧舷窗也出现了裂纹 , 直到安全着落 , 杨利伟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 他意识到这个意外其实很正常 , 是玻璃外的一层防热涂层出现了问题 。
事后 , 杨利伟把这一切归功于平时的严格训练 。
对于航天员训练来说 , 是不分性别的 , 男女平等 , 都需要完成相同的训练任务 。
王亚平的日常训练中有一项是模拟失重环境进行出舱 。
她需要穿着液冷散热服 , 钻进舱外服 , 被吊入水池中 。
一个出舱动作 , 都要反复熟悉、揣摩形成肌肉记忆 。
一次训练4、5个小时打底 , 出水后 , 端不稳碗、夹不住菜 , 称下体重 , 能直接降个1、2公斤 。
(王亚平训练前准备)
还有一项叫做超重耐力训练 。
离心机由一个八米长的旋转臂和飞行模拟座舱组成 , 它所产生的离心力通常用地心引力的倍数表示 , 例如2G等于两倍地球引力 。
大概相当于过山车从最高点急速俯冲到最低点时的压迫感 。
普通人最多能承受4G的离心力 。
而王亚平要在时速100公里旋转的离心机里 , 承受8G的过载训练 。
王亚平说 , 正常8G的训练在30秒左右 。
这一过程中 , 脸部会发生变形 , 胸部会感觉到呼吸困难 , 还会泪流满面 , 短短几十秒 , 就如同跑完一万米一样难受 。
太空不会对女性更温柔 。
推荐阅读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了解更多关于保罗陷阱的物理现象的细节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
- 如果你在3月4日观察天空,也许,将望见一艘火箭的残骸坠入月球
- 未来会出现“新人类”吗?巴瑶族仍在进化,身体同常人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