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耐力训练更是磨人 。
飞船在上升或下降的行进中 , 需要航天员有巨大的耐受力保持清醒 。 训练过程中 , 八个G的转速 , 时速一百公里的旋转 , 十五分钟的时间里 , 航天员的胸腔会被压扁 , 脸上的肌肉也会被拖拽下坠 , 甚至出现脑补缺血 , 灰视黑视的情况 , 但仍需要做完全程且保证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才算合格 。
如果承受不住 , 受训人员可以随时按下手边的暂停键 。 但自1998年航天员大队成立至今 , 从未有人按下过它 。
在她心里 , 这个按钮是不存在的 。
当然 , 没有人不害怕 , 王亚平曾在采访中说 , “面对未知 , 害怕是每个人正常的心理” 。
但害怕并不能阻挡这份决心 ,
对她而言 , 航天员不是一个职业 , 而是一份事业:
“当我身穿航天服 , 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的时候 , 我心里充满的都是对祖国的热爱 , 对我们航天事业的热爱 。 ”“因为这份热爱 , 足以让我克服所有的困难 , 战胜所有的难关 , 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 ”
太空不会对女性温柔半分 , 她这一棒 , 既是飞行乘组的第二棒 , 也是女航天员的第一棒 。 王亚平不止是航天员 , 更是为国出征的战士 , 她的征途是真正的星辰大海 。
当然 , 巾帼英雄不止王亚平一个 。
最近热播的《功勋》里 , 周迅饰演的屠呦呦也是同样 。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 她发现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
BBC也曾说过:
“如果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伟大程度 , 那么毫无疑问 , 屠呦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 ”
在青蒿素发掘之前 , 屠呦呦经历了三百八十多次失败 。
每天的日常就是泡在单位里做研究 , 一个方子接一个方子地看 , 吃饭都赶不上热乎的 。
抗疟的任务一下 , 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 屠呦呦就收集了2000多个方子 。 试药也要亲身试 , 把自己当成小白鼠 , 用量比大家大一倍 , 只为让第二批试大剂量的同志减少风险 。
因为忙于工作 , 屠呦呦错失了和父母见面的机会 , 回老家探亲时 , 小女儿也认不出来 。
还因长期接触化学试剂 , 肝脏功能出了大问题 , 肝中毒住院 。
但这些依旧拦不住屠呦呦那份对患者和医学研究的操心 。
今年 , 屠呦呦已经步入了91岁高龄 , 但她仍未完全放下工作 。 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 , 屠呦呦在媒体的报道里只是个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没有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 。 但在屠呦呦心里 , “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
从2000年起 , 屠呦呦团队研制的青蒿素类药物让全球疟疾死亡率下降了百分之六十 , 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
国家的需要就是她努力的方向 。
《我和我的父辈》中 , 章子怡执导的段落《诗》也同样有一位巾帼英雄 。 影片中 , 章子怡饰演的角色是一名火药雕刻师 。
用刀具切割火药 , 中途稍有闪失 , 都有可能面临爆炸的风险 。
【最近还有人比她火吗?】
在此之前 , 她的丈夫已经为航天工作付出了生命 。
甚至她们的工作并不会暴露在世人的眼里 。
但她依旧选择为了一份可能赌上自己的明天 。
巾帼英雄的美从不只停留在外表 。 她们的身份也从不只局限于妻子和母亲 。 她们都有着伟大的事业和坚韧的决心 。 即使无名 , 也一刻不停 。
影片中 , 章子怡给孩子们写的那首诗 , 就是她们真实的写照:
“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 , 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 , 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 。 ”
“渺小的尘埃 , 是宇宙的开始 , 平凡的渺小 , 是伟大的开始 。 ”
她们和我们同样是沧海中的一粟 , 但她们亦是替我们摘星的英雄 。 是她们的存在 , 让这山河无恙 , 烟火寻常 。
为事业和国家奉上一切是她们的浪漫 。
而这份浪漫 , 至死不渝 。
推荐阅读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
- 如果你在3月4日观察天空,也许,将望见一艘火箭的残骸坠入月球
- 未来会出现“新人类”吗?巴瑶族仍在进化,身体同常人有差异
- 雪山发现500年前的少女,面容如生看着像睡着了,死法其实很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