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金额4年涨115%!这3大措施,推进上海技术市场发展!



交易金额4年涨115%!这3大措施,推进上海技术市场发展!

文章图片

交易金额4年涨115%!这3大措施,推进上海技术市场发展!

文章图片

【交易金额4年涨115%!这3大措施,推进上海技术市场发展!】上海技术市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 从图1可以看出 , 2019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占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9% , 较2015年上升了1.15个百分点 。 技术市场的增幅速度略高于R&D投入 , 形成对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 。 上海技术合同金额2019年比2015年增长了115% , 同期上海全社会R&D经费增长了62.85% , 前者增速约为后者的2倍;2020年 , 上海技术交易合同金额与全社会R&D经费基本持平 , 两者之间的比值 , 也从2015年的0.76 , 上升为2019年的1.00 。 对于上海而言 , 需要面向国际、服务长三角、强化创新策源引领辐射 , 形成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技术市场体系 。 结合当前上海技术市场发展现状与问题 , 我们从“更高质量”“更加融通”“更具影响”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
图 1 2015—2019 年上海市技术合同金额与全市 R&D 经费情况
1. 围绕“更高质量”总方向 , 强化高水平的科技供给
科技创新活动最终的结果是作用于现实社会 , 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实力 , 而在转化为生产力前一个主要表现就是为产业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支持 , 形成高质量的科技供给 。 上海技术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 , 从发挥创新策源功能的角度看 , 需要更加强化“质”的提升 。
①激励成果溢出 , 加快落实各类体制机制改革举措 。 2020年 , 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多项政策 , 激励高校院所成果溢出 。 从2015年国家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大”三部曲 , 到2020年出台的“小”三部曲 , 各类政策均立足于激发各类主体的转化动力 , 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 体制机制改革突破通常只有在国家层面允许后才可以执行 , 但各地落实推行力度有所不同 。 上海目前拥有众多科研院所与大学 , 应当充分借助自身创新资源丰沛的优势 , 加快推进国家各项改革举措的具体落实 , 推进地方试点工作 , 强化监督机制 , 推进国家体制机制改革举措的加快实施 。
②激发市场动力 ,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独立运营的技术转移公司 。 近年来 , 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经验 , 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应建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 , 但由于多数技术转移办公室运行以内部科研或行政管理人员为主 , 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专业化的服务能力 。 为此 , 应当鼓励建立独立运营的技术转移机构 , 采取独立的公司化运营模式;建立健全高校、院所与公司化运作技术转移机构的知识产权运营通道和机制 , 通过公司化的运营 , 建立成果转化的奖励机制 , 培养专业化、高水平的成果转化人才 。
③优化评价体系 , 构建“量、质、速度、影响力”的综合评价体系 。 在现有更加强调成果转化数量、质量的评价基础上 , 也要强化转化速度以及影响力 。 美国已有20多所高校先后建立的成果快速转化机制 。 科技成果社会影响力也是国际上采用的通用做法 , 比如英国的卓越研究框架、荷兰的标准评估协议等 。 通过强化综合性的评价机制 , 更好的激励高校、院所开展成果转化 。
2. 聚焦“更加融通”总战略 , 强化各类要素聚集融合
在保障技术市场规模稳定发展的同时 , 强化技术市场的专业化建设 , 促进资本、人才、知识、数据等各类要素向技术市场汇集、融合发展 , 优化完善政策环境 , 打造专业化的技术市场 。
①借助金融资本集聚优势 , 促进“技术+资本”的融合 。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 , 由于存在极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 因此需要强大的金融支撑体系 。 上海在金融环境上居于全国领先 , 特别是科创板的推出 , 更加形成了面向科技企业的上市通道 。 同时上海集聚了大量的风险投资 , 也为成果产业化提供了丰沛的融资环境 。 未来 , 上海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市场”与“技术市场”的双向互动 , 通过建立创投基金、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试点等方式 , 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
②发挥人才枢纽优势 , 强化“技术+人才”的融合 。 培养多层次的技术市场人才队伍 。 国际经验表明 , 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是稀缺性、复合型人才 , 这类人才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交易商业化知识 。 上海目前集聚了国内外众多优秀人才 , 应当继续强化技术市场人才队伍的建设 , 吸引海外人才回国 , 同时培养本地的技术市场人才 。 形成技术管理人员、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等在内的梯度式、专业化人才队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