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作为层状过渡金属硫化物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 , 二硫化钨(WS2)因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 而深受日本科学家的高度青睐 。 据中钨在线了解 , WS2手性光源设备能在没有磁场和常温的条件下产生环形偏振光 , 还可以通过电场控制改变其偏振手性 , 这对量子信息处理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随着量子信息的快速发展 , 各种不同的物理系统也随之而出 。 光学系统中的偏振光子可以作为飞行的量子比特 , 携带量子信息 , 适用于远程量子通信;电子系统中的自由电子具有电荷和自旋两个自由度 , 对电荷的测量不会影响到电子的自旋 , 而固态系统中的半导体量子点体系具有可集成性和可扩展性的优点 。
【二硫化钨手性光源设备在量子信息处理领域的应用】在量子信息处理的过程中 , 信息先是存储在电子上 , 再通过与物质的互动产生承载数据的光子 。 而值得一说的是 , 研究员发现电子在围绕原子转动所形成的能量带在局部具有一种像“山谷”一样的区域 , 这个区域也可以储存数据 , 就是现在的“谷电子学”研究 。 这些电子与特定的发光材料互动 , 可以生成带有不同手性的谷偏振光 , 它可以用来存储大量数据 。 然而 , 受现有技术的限制 , 谷偏振光很难生成 , 不仅需要磁铁 , 还要在很低的温度下才能完成 。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 , 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者发明了一个设备 , 发现在常温下通过施加张力这个设备即可产生谷偏振光 , 并能很好地控制转换其光线偏振的手性 。 具体操作如下:在蓝宝石底衬上涂上一层WS2半导体材料 , 再盖上一层离子凝胶膜 , 后把两个电极分别放在这个设备的两端 , 并施加一个电压 。 现象是设备先产生一个电场 , 后产生光束 。
检测显示 , 这个设备上因合成的工艺而自然造成紧绷的区域 , 在常温到193℃的范围内 , 都可以产生偏振光;而没有形成紧绷效果的区域 , 就需要在很低的温度下才能产生偏振光 。
于是 , 研究人员造了一个弯曲的支架 , 把二硫化钨设备贴在塑料底衬上面 , 从而让整个设备形成紧绷的状态 。 这种状态能促使电流朝着和张力相同的方向流动 , 在常温下就可产生了谷偏振光 。 如果向这个设备施加一个电场 , 则会改变其发光的手性 。
推荐阅读
- “月球巡洋舰”来了!丰田要在2040年登陆火星
- 动物宇航员不只是“窜天猴”,作为先行者,其功绩已载入航天史册
- 能否增强记忆力,记忆力怎么增强?
- 国际科学顶刊《自然》最新研究:破译大脑实现语言对话的神奇奥秘
- 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科书?原理至今未能揭晓,专家:一点都不灵敏
- 《自然》发布2022年值得关注的七大科学事件
- PRP对面部年轻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临床研究告诉你答案
- 冷知识: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流行过的10种奇怪的趋势
- SCI从选刊到投稿 | 审稿快、版面费少期刊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