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科书?原理至今未能揭晓,专家:一点都不灵敏】

文章图片

地动仪是否是真的?教科书为什么删掉了张衡及他制作的地动仪?那之前我们在书上看到的图片又是什么?历史上又是否真的存在过地动仪?它又是否真正测出过地震?
载入史册的地动仪
公元134年 , 某个安静的夜里, “咚”一声 , 惊醒了一名叫张衡的人 , 此刻他既兴奋又难过 , 兴奋的是他一连几个月的工作没有白费 , 他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 竟然感知到了西北方向某地的震动 , 而难过的是又有一个地方的百姓要遭殃了 。
第二天他把这个消息上报给了朝廷 , 但朝廷不以为然 , 因为在当时几千里以外的地方发生地震即使是快马也要跑十天才能把消息传过来!
几天之后 , 陇地来报那里发生了地震 , 大家这才纷纷相信 , 原来张衡研究出来的候风地动仪真的能够预测地震 。 这个故事在《后汉书·张衡传》有记载 。
不仅后汉书有记载 , 许多科技史书上都有记载候风地动仪真的可以记录预测地震 , 那么 , 该地动仪既然载入了史册 , 在近现代是否发挥了它的功效呢?
事实上 , 史书上对待张衡的这项发明其实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解释 , 地动仪的具体样貌、内部构造也已经全部失传 。
地震仪仿制存质疑
那我们在教科书上看到的配图又是什么呢?原来这组图是我国一位考古学家通过后汉书的记载而复制出来的仿制品 。
1937年 , 考古学家王振铎通过研究史书上寥寥数字对于地动仪的描述 , 并结合了国外“悬垂摆”的原理进行设计制作 , 终于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 复制了一个地动仪 , 这个地动仪中对于记载的“中有都柱”的理解设计是“直立杆原理” 。
但是这个地动仪自复制制作以来 , 学术界就一直有强烈质疑 , 因为很多专家曾经检验地动仪的内部直立杆根本不能真正检测地面震动 , 可以说这个设计是空有其表 , 当地震真正来临的时候 , 它是纹丝不动的 。
甚至中科院的一位院士毫不留情地说出房梁上挂块肉也比它强的言论 。 不仅我国的科学界史学界不认可 , 在上个世纪70年代 , 日本的地震专家关也熊通过计算证明了这种设计的不合理性 , 同期发声的还有一位美国的博尔特教授 , 他直言这个设计的制作根本没有什么原理 , 制作简单又粗糙 , 一点都不灵敏 。
后来 , 科学界的冯锐教授也制作出了一版地动仪 , 这版地动仪 , 便以“都柱”为制动点 , 并以此牵动机器运作 , 令坐立在四周的蛤蟆嘴张开 , 接到从龙口里掉落的钢珠……
经过测试 , 这个地动仪与史书记载吻合度相当高 , 众权威人士的也一致认可这版地动仪 , 但遗憾的是 , 试验后这版地动仪是无法感知地面的纵向震动的 , 只能检测到地壳横波的振动 , 最重要的是 , 这版地震仪包括史书上记载的张衡地动仪也只能在地震发生后传送地震信息 , 发挥不到预警的作用 。
所以说 , 自上个世纪以来 , 对于地动仪的争议就一直不断 , 而在教材初期出版地动仪时还曾描述过图片上的地动仪是现代史学家科学家的复原品 , 但在后来的教材改编当中 , 这段记录被从课本删除 , 导致很多级学生都以为课本上印制的候风地动仪便是张衡发明的那个地动仪 。
为了教学态度的严谨性 , 为了不误导学生的认知 , 人教版教科书在2010年之后 , 就一直在删改地动仪的介绍及张衡的介绍了 , 特别是2018年以后 , 人教版的教科书里 , 人们已经再也找不到张衡和地动仪的踪迹了 。
结语
直到今天 , 对于地动仪的话题也还有人提出不同的声音 , 因为还有的人相信 , 是现代人能力欠缺没能把真正的地动仪制作出来 , 也有的人认为地动仪复制出世的意义并不大 。
不过以笔者之见 , 地动仪无非就是理由物理学原理的一种应用 。 按理说以现在的物理学水平 , 复制一个两千年前的物理装置 , 并不是什么难事 。 但前前后后几十年 , 依旧无人能够证明地动仪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 外加上将其从课本中删除 ,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 地动仪目前并不受学界以及官方所认同 。
推荐阅读
- 灵魂真实存在吗?科学家描绘出死后的世界
- “月球巡洋舰”来了!丰田要在2040年登陆火星
- 平行宇宙存在吗?消失多年的潘博文去哪了?为何说他从未出现过?
- 纳米技术已在创新药物研发中确立,它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
- 古新世-始新世小球化学和碳同位素偏移开始的碳源
- 地球的姐妹星球——“地狱之星”
- 动物宇航员不只是“窜天猴”,作为先行者,其功绩已载入航天史册
- 用于低混合电流驱动发射装置的激光粉末床融合增材制造的GRCop-84结构的分辨率和几何限制 (1)
- 社会对生物技术的关注
- 乙肝CAMs类化合物,早期药物开发,可破坏pgRNA衣壳内部逆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