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全手工分装 , 还要做好保护 , 一定不能污染了
万一掉点“花生种子”下去 , 你就会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
本来土里没花生 , 却长出了一堆花生 , 毕竟指数倍增的力量是可怕的 。
06
加样要快、准、稳
还得0失误!
这个步骤仍然全手工 , 医护人员需要全程全神贯注进行
确保0失误!
而且提取完的核酸很容易被污染 , 很容易降解 , 所以操作更要绝对谨慎谨慎又谨慎!毕竟一板可有几十份标本呢!
同时 , 提取好的核酸只需加入5ul进入试剂体系进行扩增 ,
5ul什么概念?
一滴水的十分之一 , 用极小的枪头也只能看到头上那一点点~而且还要求操作过程:快!稳!准!
07
上机检测
“发动”了就不能停下来
这个过程需要1-2个小时 , 而且仪器一旦启动扩增程序是不能停下来中途添加新的标本的 , 必须要等这一批的结果扩增完成后 , 才能进行下一批标本的扩增 。 所以 , 这也是为什么核酸检测不能做到随到随测的原因之一 , 因为仪器一开机就停不下来 , 必须要运行完这个批次才能进行下一批 。
如果真要做到随到随测 , 那就需要像阿基米德说的——
“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杆和一个支点 , 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 ”一样 ,
我也可以说——
给我足够的人 , 足够的仪器设备和场地 , 我就可以做到新冠核酸标本随到随测 。
但做完上面这些就够了吗?
肯定不啦!
在进行每一次检测时 , 还需要加入相应的各种阴性对照 , 阳性对照 , 质控 , 生理盐水对照用以监测此次实验全过程的质量 , 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及准确 。
毕竟实验过程太多步骤 , 存在太多潜在的干扰因素了 , 所以就需要每批次都要采取这样的措施来确保检测质量 。
结果出来后 , 大家就可以在国家政务服务小程序上查到结果啦 。
检测人员最怕什么?
就是扩增失败~
尽管已经小心小心再小心 , 也很难保证每一次结果都那么的完美 。
然后 , 你懂的~回顾流程 , 分析问题 , 找到可能受影响的步骤 , 再来一次~
仪器运行时
检测人员能闲一点吗?
想太美了!
仪器运行的时候 , 新的一批标本又来了 , 又要开始录信息 , 提核酸 , 加样……
根本停不下来!
这中间还要穿插着很多准备工作:
插枪头(2个/标本几千标本≈1万枪头的消耗 , 你算算吧 , 一盒枪头只有96个~) ,
耗材准备 , 仪器设备保养 , 环境监测 , 海量垃圾的清理 , 实验室紫外 , 另外 , 一天之内咋滴也要上个厕所吧…
别担心 , 为了你的绿码
所有人都在“拼命”
不过 , 尽管流程繁琐 , 影响因素众多 , 但请大家放心 , 医护人员都是经过严格的理论操作培训及考核 , 并且都是持证上岗的~
虽然很难做到随到随测 , 像血常规尿常规一样快速出结果 , 但是他们也是在马不停蹄的赶工 , 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出结果 。
疫情当前 , 所有工作人员取消休息 , 全力支持核酸检测 , 尽量缩短出结果的时间 , 您的焦急同样也是他们的心头大事呢 。
就这样 , 一天天的 , 大家倾力合作 , 在超强逻辑安排下 , 保证一批批核酸检测结果按时发放 。
疫情当前 , 匹夫有责 , 我们看到众多仁人志士都在为抗击疫情默默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
无论是奔赴一线的采样人员 , 流调人员 , 还是默默在背后执行检测的检验人员
无论是各个地区的志愿者 , 还是各街道各社区的工作人员 ,
无论是警务人员 , 还是每一位积极配合响应政府号召的普通民众;
让我们携手抗疫 , 共克时艰!
END
来源: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推荐阅读
- 中科西部干细胞研究院:干细胞如修理大师,调整失控的免疫系统!
- 形变:研究人员发现使病毒失活的新策略
- 基于血红蛋白的氧载体化合物可以保障宇航员的安全
- 小伙浏览不良网站看到一段视频,发现女主角竟是女友,气得报警
- 研究: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再次感染风险或降低87%
- 奥密克戎揭示了人类免疫力
- 研究显示:感染了新冠的HIV患者容易产生新冠病毒变异
- 考古学家怀疑是史前核战争遗址的摩亨佐·达罗古城,古印度文明
- 为什么全世界有那么多“蛇岛”,而且岛上的蛇还会越来越毒呢?
- 新冠病毒最终可能走向“静默”与人类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