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
不过尼安德特人已经处于比较后期 , 比较高级的人属生物 。 但这些高级的人属生物究竟是怎么灭绝的 , 完全是个谜 。 不过我们之后可以聊聊古生物学家在研究古人类的时候都发现过哪些蛛丝马迹 。 这个给大家开个脑洞 , 应该感觉还不错 。 所以没点关注的同学 , 一定要点个关注了 。 因此 , 不管是人类还是类人 , 发展的速度肯定是非常快的 。 而我们前面说的古新世、始新市极热事件总共持续了二十万年的时间 。 发展一个跟人类或者比人类还高级的文明 , 然后走向灭亡 , 这个时间一定是够用的 , 人类到现在也才几千年而已 。 而早在几十年前 , 人类就差点把自己搞没了 。 还不止一次 。
核爆炸
好了 , 我们有了一个基础 , 时间上是够用的 。 然后我们要看看人类自己 。 有哪些东西有希望在未来几千万年里还能存在的 , 高楼、轮船 。 飞机这些想都别想 , 时间久了 , 大自然会完全分化掉 。 不管是你埋在地底、还是沉在海里 , 五千万年 , 这个数字完全可以经历一场地球改头换面操作 。 有人会说塑料袋呢塑料袋虽然不能完全降解 , 但是大自然会把它一分为二 。 二分为四 , 一直分下去 , 就是说可能他降解不掉 , 但你想找他也没那么容易 。 还是那句话 , 时间很关键 , 这不是短短的几千年 , 而是几千万年几千年的东西 。 人类挖出来不少 , 埋在地下的雕像 , 帝王谷的木乃伊 。 甚至金字塔这些都是可以保存的 。 但是几千万年的话 , 这个性质就比较复杂了 。 有的同学会说那化石呢?化石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 。 恐龙化石之所以很多 , 是因为恐龙的量大 。 并且他存在的时间够久 , 恐龙在地球上存在了超过一点四亿年 , 平均每一万年的时间里会有一个恐龙化石 。 如果真的是二十万年内存在的文明 。 按照恐龙这个算法 , 最多也就二十个 , 但其实不能这么算 , 恐龙的时间跨度足够长一点四亿和二十万不太能比 。 所以对于一个几十万年的文明来说 。 化石可能完全不会出现 。
恐龙化石
那完全就没有办法了吗?也不是 。 如果工业文明的产生 , 人口的发展速度一定是很快的 , 人多了就得吃饭 , 想要吃饭就得种地 。 如果现在的人类消失了 , 最终能留下来的东西 , 就是负责让人类吃饱的一些元素 。 就比如种地用的化肥 , 我们在土壤里一遍又一遍撒上化肥 。 让植物快速生长 , 这些化肥元素是可以在土壤里保存很长时间的 。 就比如人类最常用的氮肥 , 假如现在人类消失了以后的科学家完全可以通过研究土壤里的氮元素 。 来确定我们这个文明曾经出现过 , 因为这些元素远比其他土壤里的要高 。 为了让全人类能吃饱 , 化肥元素的使用是必要的 。 所以我们在研究以前人类的时候 , 其实也可以在这方面努努力 。 不过目前还没有比较有价值的发现 。 我们前面其实有说到塑料 , 塑料袋 , 大自然中完全没有办法降解 , 但是会被不断的分解成小碎块 , 只要它不消失 , 就有可能被发现 。 所以现在人类使用的塑料制品 , 在未来也是能作为一种证据的 , 而且塑料完全是人工合成的 , 大自然是造不出来这东西的 。 即使塑料被分解成小颗粒 。 那他就是文明最有力的证据 。
垃圾
未来的科学家如果能发现塑料 , 那应该也能得个神秘大奖 。 那我们现在发现塑料了吗?不好意思 , 也没有 。 那么最后我们就剩下一个办法了 。 研究碳 。 人类的工业社会实际上就是烧炭 , 一个从地下获取能源的这么一个过程 。 人类工业化已经大约三百年 , 通过燃烧煤、天然气、石油 。 已经往大气中释放了超过零点五万亿吨的碳 。 别小看了人类 , 我们已经努力把全球的平均气温提高了一摄氏度 。 虽然数值不是很高 , 但三百年的时间 。 已经非常快了 , 如今人类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 对于能源的需求只会增加 , 不会减少 。 所以碳排放对于地球环境的影响是实打实存在的 。 有科学家进行估计 。 人类按照目前的速度 , 一千年后就可以完成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的总碳排放量 。
碳排放
我们可以简单看一下 , 曾经二十万年间的一个碳排放量的数据图 。 令科学家比较不相信是史前文明的一个最大疑点 , 就是他这个碳排放量不是一直在增加的 , 而是有高有低、错落起伏的 。 但这里其实两方面都不太能说服人 。 假如之前的文明确实存在 , 他们也意识到了碳排放对于地区的影响 , 然后开始和现代人类一样 , 节能减排 , 碳排放量就减少了 , 然后生产力却下降了 。 无奈之举只能又开始提高生产力 , 让人吃饱饭 。 也可能是远古人类遭遇了病毒导致人口骤减 , 碳排放量的需求就降低了 。 但是不管哪种说法 , 都没有强有力的证据 。
推荐阅读
- 为何人类很少吃食肉动物,基本上只吃食草动物?其中蕴含着奥秘
- “脑海中的橡皮擦”的现实版!
- 认知衰退不一定是阿尔茨海默病,你可能只是老了!
- 神经衰弱症患者的福音来了
- 韦伯太空望远镜成功升空!或开启天文探索新时期
- 玛士撒拉星,一颗“不该存在的恒星”,挑战着人类的宇宙学
- 前景可期丨临床试验证明:干细胞能减缓老年痴呆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死机一个月 31岁的哈勃望远镜全面恢复!
- 从解决“男题”到解决“难题”,西地那非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分选手”
- “老年痴呆”也有预兆,医生推荐“画钟法”自测,准确率高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