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碳中和”,你先把这三点改了( 二 )


国家层面“碳中和”对高碳产业重点大中型企业的金融政策导向是:煤炭、化石能源等高碳排放项目 , 不再纳入相关产业及企业融资支持范围 , 减碳约束更加严格 。 为了更有效地推动碳减排 , 企业应积极推动绿色能源的结构转型与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 。
03
战略路径重塑
大中型企业现阶段仍然普遍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粗放、企业能源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 大中型企业过去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空间相对较大 , 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 “碳中和”必将导致大中型企业战略实现路径发生关键变化 。
“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要求大中型企业在产业链层面进行转型升级 。 “碳中和”战略实现路径分析表明 , 高碳重点产业大中型企业在产业链层面 , 将通过高碳转低碳、技术创新、循环经济等路径进行转型升级 。
在产业链上游 , 将加强能源结构的调整 , 用低碳替代高碳 , 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 在产业链中游 , 将降低节能减排水平 , 落实生产经营企业责任制度 ,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及完善低碳发展机制 。 在产业链下游 , 将增强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 促进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
具体到能源电力、石化、钢铁等重点产业大中型企业 , 未来发展应特别关注“碳中和”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 加快向高附加值、高技术低碳、零碳产业领域转型升级 。
1.能源电力企业“碳中和“战略路径重塑 。 应主要聚焦于清洁能源替代、技术创新、循环利用、碳权交易等方式 。
? 一是清洁能源替代 。 将低碳化清洁发展纳入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 , 将清洁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战略核心 , 加快清洁能源(风电、光伏、氢能)等能源发电结构的转型升级 。
? 二是能源电力技术创新 。 通过能源云数据集成技术 , 开发和延伸微电网 , 构建能源电力智能化数字化网络 。 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 。
? 三是加快煤电低碳化技术改造 。 加快高参数、节能减排大容量清洁燃煤机组建设 。 科学设定碳中和目标 , 充分发挥煤电基础能源电力保供作用 , 提升电力系统应急备用和电力调峰能力 。
? 四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结合 。 通过构建能源储备分布式与交互式能源网 , 加快“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 , 联合运行不同种类的能源发电系统 , 提高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 五是通过参与碳权交易高效率地实现碳排放权的合理配置 , 节约碳资产运营管理成本 。
2. 石化企业“碳中和“战略路径重塑 。 应主要聚焦于高碳转低碳、技术创新、循环利用、碳权交易等方式 。
一是在关键生产工艺环节 , 以可再生能源能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 优化能耗结构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 。
二是推进炼化一体化深度融合 , 形成上下游一体化、资源合理配置、技术先进的低碳化的业务和产品结构 。
三是对石化生产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充分循环利用 , 实现资源高效循环经济利用和零碳排放 。
四是应用碳捕获封存CCUS技术 , 降低碳排放强度 。
五是通过参与碳权交易高效率地实现碳排放权的合理配置 , 节约碳资产运营管理成本 。
3. 钢铁企业“碳中和”战略路径重塑 。 应主要聚焦于低碳冶金生产技术工艺创新、钢铁-化工-氢能综合转型、碳权交易等方式 。
一是低碳冶金生产技术工艺创新 。 在工艺优化、强化冶炼、余热和二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超低排放改造、系统节能基础上 , 创新低碳高炉、高效连铸、铸轧一体化等低碳钢铁冶炼新工艺 。
二是向钢铁-化工-氢能综合产业运营商转型升级 , 应用钢铁-化工-氢能一体化网络集成技术(steel-chemicals-energy networking integration) , 通过钢铁-化工协同 , 为以高炉-转炉长流程为主的钢铁产业实现碳净零排放提供解决方案 。
三是通过参与碳权交易高效率地实现碳排放权的合理配置 , 节约碳资产运营管理成本 。
04
世界先进经验借鉴
新加坡淡马锡公司、法国电力集团等世界一流企业近年来践行“碳中和”战略的成功经验 , 非常值得我国大中型企业学习借鉴 。
新加坡淡马锡公司成立于1974年 , 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国有控股集团 , 其直接控制着23家大型直属企业在80家公司持有股权 。 公司积极推进“碳中和”战略 , 通过碳轨迹识别技术 , 监测运营所产生的碳排放量;通过ISO14064标准测算“碳轨迹” , 全面监测各业务运营所产生的碳排放量 , 并动态调整碳资产组合 。 通过数字化手段对碳排放数据进行监控 , 业务各环节碳数据都会在系统中显示 , 所有数据均可以进行预测和分析 。 预计到2050年即可实现“零碳排放”目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