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三天滴滴,我差点没命



跑了三天滴滴,我差点没命

文章图片

跑了三天滴滴,我差点没命

文章图片

跑了三天滴滴,我差点没命


很讽刺 , 笔者体验了三天滴滴司机 , 上瘾了 。
每天早上出车看到“点击接单”这个选择 , 我莫名地躁动 , 我希望点开的同时 , 就能接到一个10公里以上的订单 。
但往往接到的都是距离我2公里 , 送2公里的起步订单 。
三天后我发现 , 网约车这个行业风险太大 , 与收入不成正比 。
想要看透一个行业的本质 , 去亲身实践才能有最大的收获 。
抱着这种心态 , 我为了合规运营花了10多天备考拿到了驾驶员运输证 , 并下血本租了辆营运性质的新能源汽车 。
然后通过滴滴的视频面试 , 并将车辆在滴滴备案后 , 我成为了杭州一个合规的滴滴司机 。
第一天 , 跑了8个小时 , 流水200元 。
8小时已经是我的极限 , 开网约车不同于开长途 , 长途只需要在一条道上踩着油门 , 就是乏味了一点 。 但网约车则需要在城市里穿梭 , 交通路况复杂 , 而且走走停停 , 接接送送特别考验人的耐心 。
【跑了三天滴滴,我差点没命】最大的感触是 , 不敢随便停车 , 上厕所十分困难 。 但讽刺的是 , 很多乘客会把上车地点设置在违停路段 , 车到了乘客还在家里 。
第二天 , 因为前一晚在家算了一笔账 , 车租每天都要100多 , 然后充电又要50元 , 因为吃饭上厕所还付了10块钱停车费 , 只跑8小时等于倒贴 。
所以我决定跑到400元流水就收车回家 。
但现实总是打脸 , 首先是遇到乘客说我不认路骂骂咧咧 , 然后一个乘客让我把车开到小区里等 , 她半个小时以后才下楼 , 时间就是我的运营成本 。
为了好评 , 我妥协 。
但我最大的困难就是疲劳驾驶 , 10个小时的时候我的流水还停留在300出头 , 但我的思维已经开始模糊 , 特别是在进入隧道那忽明忽暗的灯光让我眼睛都闭了起来 , 一个激灵吓得我后背发凉 。
最后我再次妥协 , 因为12个小时过去了 , 流水也才350元 。
第三天 , 我不跑了!
因为我意识到自己再跑下去 , 会因为疲劳驾驶而没命 。
两天的开滴滴经验让我认识到几个滴滴存在的问题 。
第一个订单问题:高峰期的时候单量多 , 但特别堵 , 大多是起步订单 , 平峰期的时候订单很少 , 我选择接特惠单 。
第二个是抽成问题:按照滴滴的说法抽成是在20%左右 , 但事实上快车、拼车、特惠的抽成都不一样 。 一个司机赚的钱 , 有三分之一租车 , 三分之一被抽佣 , 剩余三分之一才算司机盈利 , 不公平 。
第三个问题是滴滴终止疲劳驾驶只依靠AI , 治标不治本:车上安装了“桔视记录仪” , 通过分析司机面部表情来提醒或强制休息 , 这是很鸡肋的AI , 因为疲劳驾驶的根本原因是司机想多赚点钱 , 而挣的钱三分之二都被平台拿走了 , 那想多挣钱只能用时间去堆流水 , 只有疲劳驾驶 。
至于乘客倒不是什么问题 , 毕竟一样米养百样人 , 有些人天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
三天的网约车体验并不精彩 , 上车就压抑 , 收车时腰疼 , 我本钱都没赚回来就打退堂鼓 , 在这里 , 感谢坚持运营的网约车司机 , 在一个腿都伸不直的空间里为我们服务十几个小时 。
谢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