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应该「国营」



滴滴,应该「国营」

文章图片

滴滴,应该「国营」

文章图片

11月1日 , 一名网约车司机因为不让乘客在车上抽烟被暴打 , 头部受到重击导致脑震荡和鼻骨骨折 。
更让人气愤的是 , 司机躺在医院治疗 , 打人者却还没有找到 ,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
究其原因 , 是平台不愿意帮助司机立案调查 , 是平台明明有乘客资料信息不愿意配合 。
谁惯出了乘客的无法无天?
谁将司机逼成了忍气吞声?
司机毫无还手之力 , 平台是罪魁祸首 , 一还手可能还会被认定与乘客发生肢体冲突 。 在只顾自己利益的平台眼中 , 用户才是财产 , 司机只配罚款、扣分、封号 。
从滴滴开始 , T3、高德、曹操、一喂顺风车等网约车平台不断加入 , 他们的共同点是“共享出行” , 但实际上平台的存在本身就打破了共享这个概念 。
共享=去中间化 。
通俗点就是 , 我闲置 , 你刚好需要 , 没有中间商 。
本着存在即合理的想法 , 平台可以作为服务业在两者之间进行一个分配 , 但是反客为主高抽佣、口碑值 , 制定规则去约束主人 , 已经脱离了服务 。
一个物业 , 一个网约车平台 , 两个服务行业的颠覆者 , 翻身做主人对用户进行杀熟、压榨 。
衣食住行是生活根本 , 但出行领域已经乱成一锅粥 , 用户抱怨越来越贵 , 司机哀怨根本挣不到钱 , 这中间的差价落在谁的口袋心知肚明 。
而滴滴、T3、高德、曹操、一喂顺风车这些平台中 , 滴滴对行业进行了垄断 , 收获了“恶龙”“土皇帝”等代号 , 可见民怨沸腾之鼎盛 。
滴滴的庞大已经难以控制 , 融资太多让滴滴只能为了利益狂奔 , 因为背后的资本家都在等套现 。
这也导致现在滴滴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再是一个出行软件 , 股权的稀释后 , 甚至可以说滴滴不是一家中国企业 。
滴滴已经跟共享出行分道扬镳 , 做着公共交通的活 , 吸着司乘的血 , 滋补的是程维柳青和资本 。
【滴滴,应该「国营」】要想改变这一格局 , 滴滴 , 应该「国营」 。
民营的企业赚的钱 , 是老板的 , 老板是一群恨不得对老百姓抽筋扒皮敲脑吸髓的资本家 。 而国企赚的钱是国家的 , 抽佣会降低 , 运价会控制 , 对过剩的运力也会重视起来 。
滴滴成为国营后 , 司机和用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 甚至对每一个开车的人都是好事 , 最基本交通拥堵问题能够缓解 。
民企和国企几乎是两个世界 。
滴滴成为国营后 , 其他平台也将纳入统一管理 , 开篇乘客殴打司机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 因为平台不再骄纵乘客 , 而司机终于可以挺直腰板开车 。
有尊严地赚钱 , 赚自己理所应得的钱 , 这才是最基本的生活准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