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说到巨型射电望远镜 , 我们都会想到“中国天眼” , 它的全名叫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 英文简称FAST , 位于我国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窝凼洼地中 , 它口径500米 , 内球面反射面积25万平方米 , 相当于35个足球场的面积 , 主动反射面系统由4450块反射面单元组成 , 综合观测性能世界第一 , 建成投用以来 , 截至2021年5月 , 已发现脉冲星逾370颗 , 并在快速射电暴等研究领域取得系列重大突破 。
不过我国中科院院士、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曾在一次报告会上说 , “FAST可保持10年时间的领先地位 , 一旦SKA建成 ,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 , FAST的领先优势终将被其取代” 。
SKA是个什么东西?实际上它就是如今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 , 是个有着许多的碟形射电望远镜组成的大型射电望远镜阵列 , 全部建成后的射电望远镜数量多达3000个左右 , 每个的直径约为15米 , 而数千个碟形射电望远镜相加的面积 , 当然也比中国天眼的球形反射面积大很多 , 据说大约为一平方公里左右 , 比中国天眼大了好几倍 , 所以SKA也常被人叫做“世界巨眼” , 其建成时间大致在2024年左右 。
它的观测性能更是惊人 , 凭借超高灵敏度、超大视场、超快巡天速度和超高分辨率 , SKA可将观测对象拓展到宇宙深处 , 数据显示SKA的灵敏度将达到地球上任何射电望远镜阵列的50倍 , 解析度则将提升100倍以上 , 可以说比中国天眼强大的多 , 据说它产生的数据将远大于目前全球互联网的数据流量 , 将来有望在宇宙起源、宇宙磁场起源、星系形成、引力本质、地外文明等天文物理学的重大前沿问题上取得革命性突破 。
这样看来 , 当SKA建成后 , 中国天眼相比之下就会落后了 , 然而武向平院士在10月31日又爆出一个重磅消息:我国将推进启动另建5台“中国天眼” 。
10月31日 , 为迎接上海举办的世界顶尖科学论坛的正式开幕 , 世界顶尖科学家少年英才交流对话会在上海举办 , 中科院院士武向平在会上表示我国将推进启动建设另外5台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 未来它们将与FAST组成一个巨大的射电望远镜阵列 。
中国天眼!一说都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 前面说了它口径500米 , 球面反射面积达25万平方米 , 相当于35个足球场 , 现在又要另建“中国天眼” , 而且是建5台 , 这大手笔真是没谁了 。
武向平院士称FAST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射电天文研究事业在全球该领域的地位 , “没有大国重器 , 你说话的地位是非常非常差的 , 而天文学是靠大设备来说话的 。 过去两年中我们(依靠中国天眼)取得了非常重大的发现……未来要干什么 , 我们觉得还小了 , 还不够大 , 还能建更大的……(我们)将推进启动建设另外5台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 给FAST组成一个巨大的阵列 , 这个阵列系统建成后 , 射电天文观测方面我们将领先世界50年 。
至于这5台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将建在哪里?如何建造?它们和已经建成的 FAST将如何组网?组网后的观测能力该有多强?武院士还没有给出答案 , 但可以肯定的是 , 它的巡天观测能力将是无与伦比的 , 而单台500米口径球面反射镜的强大聚波能力也非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可比 , 可以想见当它们建成之后 , 6台联网的“中国天眼”协调运用 , 将助力我国射电观测乃至宇宙探索等领域的科学水平大大提升 , 居于世界领先者的地位 。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10月31日文章《再造5个天眼!武向平院士:我国将另外建5个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我国空间站轨道变圆了!比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还圆 , 为何要弄这么圆
推荐阅读
- 既然琥珀能保昆虫万年不腐,古人为何不用琥珀来给尸体做防腐?
- 一场火在地球上烧了50年,平均每年造成500亿损失,至今无法扑灭
- 深入地了解地球上的土壤、水和空气,有助于寻找新生命
- ?冰和岩石栖息地中现存的垫子世界
- ?尤卡坦半岛的大量微生物
- 新冠病毒最终可能走向“静默”与人类共存
- 50万年前,北京猿人没能爬到食物链顶端,却成了蚕食同类的恶魔
- 在能把人烤焦的温度下,“深层生物圈”里的生命却能茁壮成长
- 昆仑山真有神仙在渡劫飞升?科学家不相信,但游客却拍到一张照片
- 地球果然出了问题?海底2000米处异象突现,71亿人要遭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