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珠海航展南天门计划,10万吨飞船升入太空,感觉不真实,到底用了什么动力( 二 )


这种想不到答案的问题 , 只能到型号的展板上去找 , 还好这上面列举了11项关键技术 , 分别是:第1项 , 超大型构件精密总成技术;第2项 , 大型变循环引擎矩阵控制技术;第3项 , 大功率定轴式力场驱动技术;第4项 , 多机空间协同补给回收技术;第5项 , 综合仓室环境循环技术;第6项 , 定向能量护盾防御技术;第7项 , 结构自主修复技术;第8项 , 综合空间战场态势监控;第9项 , 高抗损多回路能源再分配技术;第10项 , 超距综合指挥技术;第11项 , 超大质量飞行器起降技术 。
这11项里面 , 第2项是变循环引擎 , 说明飞行仍然要靠喷气推进 , 所以才会做成这种飞翼结构 , 而且还要在大气层中进行翼面操作控制航向 , 所以飞船有方向舵 。
第4项 , 应该是针对鸾鸟号搭载的无人飞行器 。
第5项 , 应该是指鸾鸟号维持人类生存环境 。 按照鸾鸟号的体量 , 应该有相当数量的操纵人员 , 维持生命的水和氧气等需要循环再利用 。
第6项定向能防御罩 。 看起来很科幻 , 实际上在现实世界中是存在的 。
就比如说超强磁场就可以粉碎一切物体 , 因为强磁场会把原子电子云的形状拉长 。 超过1万特斯拉的磁场 , 可以把原子核外电子云拉成一根长条 , 像针一样的形状 , 能够粉碎一切结构 。
第7、8、9、10、11项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
这里着重要讲的是展板上的第3项 , 大功率定轴立场驱动技术 。 这是啥?这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概念 。
我们知道大自然中的基本力是电磁力、弱护作用力、强护作用力以及引力 , 那么它这个力场到底是指什么?
最大可能就是引力场 , 也就是说通过改变飞船周围引力场来抵消地球引力 , 才能够让庞大的飞船升入太空 。
鸾鸟飞行器上有4个显著结构突出在表面 , 这个可能就是引力场驱动部件 。
根据展板上的介绍 , 鸟号的能源是两组VCN-1-Ⅳ机载聚变反应堆 。
推进系统为38台kd-79bv复合引擎 。 盲猜一下 , 开头这个kd代表的就是“空中和地面” 。 也就是说在太空中也可以用 , 进入大气层中也可以使用 。bv为代表变循环和垂直起降 。 说明引擎可以喷口朝下 , 具有矢量控制装置 。
这又是一种汉语拼音和英语混合的编码方式 。 因为垂直起降如果按照拼音是C开头(和前面的编码有重合) , 所以只能用英语的V字来表示 。
另外还有12组LC-1型力场驱动装置 。LC是力场的拼音缩写 , 这是飞船能够从地面升空的关键 。
根据展板上的介绍 , 鸾鸟号使用的武器是4具高功率粒子扩散炮 , 16具高能脉冲激光炮 , 42组大型多用途导弹垂直发射单元和12组机载弹道导弹发射机构 。
除此以外 , 鸾鸟号还要搭载多具小型无人飞行器 。
根据展板上介绍 , 鸾鸟空载重量、满载重量之间有75000吨的质量差 , 这75000吨是什么?应该说 , 除了武器以外 , 大部分是喷气推进燃料 。
我们在这里对鸾鸟号做一个总体的评价:使用反引力技术升空 , 使用喷气推进系统移动的超巨型宇宙飞船 。
上述列举的11项关键技术 , 只有第3项是核心中的核心 , 属于超地球文明的技术 。
反引力技术从来没有听说过 , 也许中国科学家已经取得了理论物理上的突破 , 也许三星堆考古队挖掘到了远古超文明留下来的碎片 , 但是秘而不宣 。
总之 , 鸾鸟号是存在的 , 是90%的地球技术加10%超文明技术的混合产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