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北郊汉墓发掘报告( 七 )


第二类:包括M3、4、5、6、7、8、9、10、ll、12、14、15、16、18等十四座 。 均为洞室墓 。 洞室结构具土洞、土洞砖铺地、土顶砖室及券顶砖室等 。 随葬陶器主要以罐、瓮、仓、灶及釉陶壶、奁、甑等为主 。 铜器有IJIJH型镜和IJIJH型五铢等 。 这些器物都是西汉中晚期常见的器物特别是M4、10、11、18所出的黄绿釉陶壶、奁、甑是西汉晚期的典型器物 。 因此这类墓葬的时代大约在西汉晚期 。
第三类:M19一座 。 墓制已不明 , 出土器物与第二类墓相似 , 如釉陶壶、奁、罐和III型铜镜等 , 但此墓出有大泉五十因此定为新莽时期 。
第四类:Ml一座 。 墓的结构与第二类墓区别不大 , 但随葬器物完全不同 。 陶器主要有灶、井、案、耳杯、盘、勺、猪、狗、鸡等 。 在洛阳烧沟汉墓中这套明器出现于第四期和第五期为又此墓出土IV型铜镜、IV型五铢 , 亦流行于东汉中期 , 因此定为东汉中期 。
M2未出随葬品 , M17未清理完毕 , 年代均难以直接判断 。 从其所处的位置看 , M2和M17的年代大约分别与第四类和第二类墓的时代相当 。
西安北郊这批墓葬大部分属西汉晚期 , 所出土的陶器与洛阳烧沟汉墓同期陶器(如罐、壶、瓮、仓等)相比较 , 可以看出是有差别的 。 这里的釉壶、甑的肩部模印兽带纹 , 灶头作圆形 , 洛阳地区未见 。 西安地区的陶器作风却存在于距洛阳较近的陕县刘家渠汉墓中為刘家渠第二、三组汉墓中的I型方唇罐、1、11型壶JMII型灶与西安北郊汉墓的II型甑、型壶、I、1I型灶的造型与纹饰很接近 , 这两组墓葬的时代为东汉前期 , 可见关中地区対关东的影响是逐渐发展的 。
现今西安的北郊地区 , 也就是汉长安城的东面及东南面 , 五十年代以来曾发现大批汉墓 , 但资料报导很少 。 这批墓葬的发表 , 为研究这一地区的汉墓增添了新资料 。
执笔者  古方  丁晓雷
【西安北郊汉墓发掘报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