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老板花6个亿在戈壁滩种葡萄,一分钱没赚到,却说自己赢了



山西煤老板花6个亿在戈壁滩种葡萄,一分钱没赚到,却说自己赢了

文章图片

山西煤老板花6个亿在戈壁滩种葡萄,一分钱没赚到,却说自己赢了

文章图片

15年前 , 山西“煤老板”豪掷6个亿 , 在宁夏买7500亩戈壁滩 , 种下200万棵树 , 8年亏得一分不剩 , 好友怒斥:放着亿万富翁不当 , 你是不是疯了?简直就是拿钱烧着玩 。 未料 , 他却创造一段“沙漠传奇” 。
来宁夏之前 , 手下8个煤矿日夜运转 , 赚钱跟印钞票似的 , 每天一声令下 , 前有助理 , 后有保姆 , 吃喝住玩不高逼格都不答应 。
到宁夏之后 , 他砸尽全部身家 , 穿着黑衣布鞋 , 顶着刀子似的风沙 , 扛起锄头 , 和一群五大三粗的农民吃馒头 , 喝凉水 。
他就是刘金启 , 他的出名 , 除了津津乐道的发家史 , 更因他在宁夏的传奇故事 。
90年 , 从挖煤工起家 , 凭借一身虎胆和毒辣的眼光 , 果断举债买下一个小煤矿 , 搭上了煤炭价格暴涨的“航班” , 从1到8个煤矿、10多个港口货运站 , 生意遍布国内外 , 只花了10多年 , 就赚下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
然而 , 年过50的他却突然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花3000万买下7500亩戈壁滩 , 去宁夏开荒种葡萄!
好友知道这件“蠢事” , 纷纷嘲讽他:花钱去当农民 , 是不是疯了 , 葡萄产业投资大 , 回报慢 , 10年估计都回不了本......
尽管身边人轮番劝说 , 但刘金启依然油盐不进 , 扭头就飞宁夏 , 一待就到如今 。
放着日进斗金的煤炭生意不做 , 刘金启是实打实的“傻二蛋” , 但这一切都源自他的一个心结: 数亿资产又如何 , 如果没赶上政策的红利 , 没有苦难时贵人的鼎力相助 , 他不会从一无所有的“穷小子\"逆袭为”煤老板“ 。
一颗感恩的心 , 让他时刻清醒:一个人每一阶段 , 都有不一样的责任 , 前半生承担数万煤矿工的生活 , 后半生也要尽己所能 , 帮助更多穷苦的人 。
2006年 , 他得知宁夏西海固100多万的农民 , 常年因极度干旱 , 种不出粮食 , 饥一顿饱一顿成了家常便饭 。
“兜里没钱、锅里没食、缸里没粮 , 井里没水”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 。 刘金启想起小时候忍冻挨饿的苦 , 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 没有产业帮扶 , 农民依然穷得叮当响 。
幸运的是 , 戈壁滩跟法国波尔多同处一个维度 , 其气候、土壤、温差等风土条件 , 适合种葡萄 , 产出精品葡萄酒 。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 连国家呼吁企业家前去宁夏投资 。
作为葡萄酒死忠粉 , 刘金启深知酒的利润不比煤炭差 。 一瓶成本不到几十元的酒 , 可以卖数百上千 。 关键是葡萄产业 , 人工依赖度很高 , 能解决大量农民的就业 。
尽管恶劣的生态环境 , 是很多投资者的”鬼见愁“ , 刘金启二话不说花3000万 , 签下30年的用地合同 , 并大刀阔斧开工: “一个好汉三个帮” , 请来1000多个移民 , 搞葡萄园基建 , 一拨人推土平地 , 一拨人修渠引进黄河水 , 确保灌溉用水 。
然而 , 当第一批葡萄刚种上 , 一觉醒来 , 全都被风沙“拐跑” , 只剩光秃秃的土坑 。 刘金启才意识到 , 想要种出葡萄 , 必先植树造林 , 防风固沙 。
于是 , 花1000万买来200多万棵白杨树 , 把葡萄园 , 附近的7、8个村子里三层 , 外三层包裹起来 , 铸就一堵”克风沙“的卫兵 。
同时 , “优质葡萄酒 , 七分靠种 , 三分靠酿” , 重金引进法国葡萄苗 , 请来知名酿酒师团队全程指导 。
【山西煤老板花6个亿在戈壁滩种葡萄,一分钱没赚到,却说自己赢了】功夫不负有心人 , 荒滩变成绿树成荫 , 葡萄园里生出紫色的梦 , 橡木桶里的飘香四溢……
2014年 , 刘金启大喊“来 , 开瓶” , 10多个品鉴师小酌了几口 , 纷纷竖起大拇指 , 并感叹:这味道 , 香味沁人心脾 , 酒味风情万种 , 绝对不比波尔多的差!
8年投入6亿之巨 , “丑媳妇终于熬成婆” , 刘金启激动得搂着工人就哭 , 这过程的苦 , 唯有历经过的人才懂得 。
未料 , 兴奋没两天 , 就被现实打得失落至极 。 酒虽好 , 但作为葡萄酒新秀 , 没有知名度 , 商家和消费者根本不认可新品牌 , 没人买单 。 反而输出原酒 , 在国外灌装 , 贴国外标 , 再转回国内销 , 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
面对积压的“烫手山芋” , 好友都劝贴标 , 要不然酒庄就张开“吃钱”的大嘴 。 这8年 , 刘金启都是用煤炭赚来的钱贴补酒庄 , 惹得家人意见甚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