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是宇宙运行图, 宇宙的运行奥秘原来古人早已经掌握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无极” 一词始于老子的《道德经》 。 后来 , 宋代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中有“无极而太极”的说法 。 于是 , 长期以来人们便认为 , 无极顺生为太极 , 太极逆生为无极 。 认为“无极”与“太极” 是两个独立的范畴 , 是两个独立的图 。 认为无极是无 , 太极是有 , 进而套用《道德经》有生于无的说法 , 认为“无极生太极” 。 先有“无极”, 后有“太极”。 认为 , “太极者 , 无极而生” 。 显然 , 这种观点是想当然的 , 是错误的 , 并且是以诬传诬的 。 原因在于:
首先 , 我们都知道 , 宇宙中的物质不灭定律 , 亦即质量守恒定律 。 从这个意义上看 , 独立的无极根本就不存家 。
其次 , 太极原理作为本体论 , 必须符合宇宙自然规律 , 而宇宙自然规律的首要规律是物理学规律 。 物理学上有一条马赫原理 , 就是 , 脱离物质及其运动的时空 , 无法证明它到底是存在还是不存在 , 换句话说就是 , 脱离物质及其运动的时空是不存在的 。 这也就是说 , 空无一物的“无极”是不存在的 , 或者说 , 空无一物的“无极”是什么也不代表的 。再次 , 无也不能生有 。 老子《道德经》中的“有生于无”是指看见的东西是由看不见的东西组合而成的 , 并非是指有的东西是从无变成的 。 无中生有那是魔术 , 而不是哲学思想 。 所以 , 无极也变不成太极 。
最后 , 零不等于无极 。 零是一种界线 , 是正反 , 正负的一种界隔 。 零是一种存在 , 而独立的无极是不存在的 。 所以说 , 零不等于无极 。
既然独立的无极是不存在的 , 那么 , 无极与太极 , 无极图与太极图又是什么关系呢?我认为 , 无极图与太极图是同一个图 , 没有第二个图 。 无极图是指外面的图 , 太极图是指里边的图 。 或者说 , 从外面看 , 它是一个无极图 , 是一个圆图;而从里边看 , 它是一个太极图 , 阴阳曲线图 。 从外面看 , 宇宙是一个混沌体 , 星球是一个混沌体 。 但进入宇宙看 , 它是分阴阳的;同样 , 进入星球看 , 它也是分阴阳的 。 即便是进入人类社会 , 也是分阴阳的 。 太阳是阳 , 地球是阴;恒星是阳 , 行星是阴 。 空间是阴 , 时间是阳;波动是阳 , 粒子是阴;能量是阳 , 质量是阴;斥力是阳 , 引力是阴;电场是阳场 , 磁场是阴场 。 同样 , 进入人类社会 , 男人是阳 , 女人是阴;劳动是阳 , 资本是阴;官是阳 , 民是阴 。 如此等等 , 凡是外面看只是混沌一团的东西 , 从里面都可以分出阴阳来 。 所以 , “无极”与“太极” 的关系 , 是一种表里关系 , 根本不是独立存在的关系 , 当然更不是无中生有的关系 。
诚然 , 周敦颐也说道:“无极本太极 , 太极本无极”, 这当然是正确的 。 但这与“无极生太极” 已经不是同一个意思了 。 可见 , 周敦颐自己对“无极”与“太极” 的关系也是是是而非的 。
在传统文化中 , 易道同源 , 都是根据盘古伏羲老祖一画开天下的那个图来阐述自己的世界观的 。 阐述伏羲思想最古老 , 也是最伟大的有两个人物:一个是老子;一个是他的学生孔子 。 老子著《道德经》 , 孔子述《易.系辞》 。 老子为道之先祖 , 孔子为易之掌门 。 对于伏羲之图 , 孔子认为是“极” , 老子认为是“玄” 。 “太极”一词见于孔子的著述《易.系辞下》中说;“是故易有太极 , 是生两仪” 。 这就是说 , 太极图的名称实际上是孔子起的 。 因为 , 伏羲画的卦当时并没有名称 , 原因是当时还没有文字 , 所以 , 天地运转只能用图形来表示 。 那么 , 孔子的老师老子怎么看这个图呢?他认为是“玄” , 《道德经》开篇第一章就讲“同出谓之玄 , 玄之又玄 , 众妙之门” 。 “同出”是指阴阳是同时生成的 , 这种生成是二者的旋转、运动、变化才能生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