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是宇宙运行图, 宇宙的运行奥秘原来古人早已经掌握了!( 三 )


第二  太极图反映的是宇宙的阴阳静动关系图 。 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反者道之动” , 真实地说明了宇宙自然结构的静动关系 。 在宇宙自然中 , 地球本来是静止不动的 , 而太阳是运动的 , 是太阳在推动地球运动 。 同样 , 行星本来是静止不动的 , 而恒星是运动的 , 是恒星在推动行星运动 。 这就说明 , 整个宇宙都是恒星在推动行星运动 。 发光星体在推动不发光星体运动 。 这是波动推动粒子运动 , 时间推动空间运动 , 斥力推动引力运动 , 弱力推动強力运动 , 电场推动磁场运动的终极原因 。 由此可见 , 粒子、空间、引力、强力、磁力的质量都是要求静止的 , 而波动、时间、斥力、弱力、电力的能量都是运动的 。 粒子、空间、引力、强力、磁力质量的运动都是靠波动、时间、斥力、弱力、电力的能量来推动的 。
第三  太极图是宇宙阴阳静动旋转图 , 而不是阴阳互变图 。
宋代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认为:太极的“太”字的原始意义是指:初始 , 无上 , 宗源 。 我认为 , 周敦颐曲解了太极的“太”字的原始意义 。 太极的“太”字的原始意义 , 其实是指太阳的太 。 因为 , 伏羲当年立竿见影是以太阳为主要测量对象的 , 如果离开太阳 , 太极图无宇宙意义 。
由于对太极的“太”字原始意义的理解不同 , 涉及到对阴阳鱼的理解也不同 。 周敦颐认为 , “阳变阴合 , 而生水火木金土 。 五气顺布 , 四时行焉 。 二气交感 , 化生万物 。 ”意思是说: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 。 当然 , 我并不是说周敦颐的这些思想不对 , 而是说他说的这些都是现象 , 而并非是太极图中阴阳鱼的原始意义 。 那么 , 太极图中阴阳鱼的原始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 , 阳鱼是指太阳 , 阴鱼是指地球 。 因为 , 当时立竿见影的伏羲 , 不可能知道太阳系以外的事情 , 包括现代人对太阳系以外的事情也不甚了了 。 抓住了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 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 其他问题都是派生的 。
关于太极图的“原始反终” , 也即《道德经》所说的“反者道之动”的问题 。 很多学者认为 , 这是指阴阳互变 。 其实 ,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 因为 , 阴阳是不能互变的 。 阴就是阴 , 阳就是阳;太阳就是太阳 , 地球就是地球;粒子就是粒子 , 波动就是波动;空间就是空间 , 时间就是时间;引力就是引力 , 斥力就是斥力;強作用就是強作用 , 弱作用就是弱作用;电场就是电场 , 磁场就是磁场 。 在人类社会中 , 男人就是男人 , 女人就是女人 。 或者说 , 阴不能变成阳 , 阳也不能变成阴 。 太阳不能变成地球 , 地球也不能变成太阳 。 粒子不能变成波动 , 波动也不能变成粒子 。 空间不能变成时间 , 时间也不能变成空间 。 引力不能变成斥力 , 斥力也不能变成引力 。 強作用不能变成弱作用 , 弱作用也不能变成强作用 。 电场不能变成磁场 , 磁场也不能变成电场 。 物理学所说的磁场生电场 , 电场生磁场 , 其实是磁场中隐含的电场有可能被激发出来 , 同样 , 电场中隐含的磁场也有可能被激发出来 。 正是这个阴阳互变的错误理论 , 搞乱了物理学 , 搞乱了一切科学 , 真可以说是灾难深重 , 急需拨乱反正!
既然阴阳不能互变 , 那么 , 阴阳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我认为 , 阴阳是一种互补互动的关系 。 阴阳首先是一种互补关系 , 这是不言而喻的 。 其次 , 阴阳是一种互动关系 。 太阳磁场对地球磁场的引力线本应是直线 , 但由于太阳光电能量的推动 , 使本来是直线的磁场引力线变成了曲线 , 变成了地球绕太阳旋转 , 这就是星球旋转的原因 。 由此可见 , 既不是太阳变成了地球 , 也不是地球变成了太阳 。 既不是阴变成了阳 , 也不是阳变成了阴 , 而是太阳光电能量推动地球绕太阳转动而已 。 这也正是地球上的所有粒子都是自旋的终极原因所在 。 显然 , 这里并没有涉及到阴阳互变 。 地球本身并没有变 , 因为 , 质量是守恒的、绝对的、不变的 。 变化了的是太阳光电能量 , 白天光电能量强 , 晚上光电能量弱而已 。 这是阳消阳长 , 而并不是阴阳互变 。
总之 , 人类对于太极图存在许多误解 , 主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它是由伏羲立竿见影所实测的 , 而不是伏羲凭空想象所绘画的 , 当然也没有认识到太阳与地球这对阴阳矛盾之间的静动关系 , 更没有认识到太阳推动地球的运动是旋转的 , 周而复始的 , 但并不是太阳与地球这阴阳二性之间是互变的 。 认识这些道理是确立三元哲学成为世界哲学地位的前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