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 , 阴阳旋转、运动、发展、变化才是“众妙之门” 。 后来 , 西汉杨雄又在老子之后 , 著了《太玄经》 , 进一步阐释老子的太玄图思想 。 在老子的太旋图与孔子的太极图二者中 , 我认为太极图是二元论思想 , 而太旋图是三元论思想 。 将太极体系与太旋(玄)体系结合为一体 , 二元论体系和三元论体系结合为一体 , 形成太极太旋(玄)体系的是郑军先生 。 他的专著《太极太玄体系》199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 书中他主要从易学的角度阐释了太极太玄体系 , 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 但无须讳言的是 , 这本书缺乏从哲学本体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太极太玄体系 , 更缺乏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太极太玄体系 , 所以 , 不仅造成了诸多空档 , 更对于一些概念造成了错误 。 比如:
1 时空三阴三阳论 , 显然是违背物理学常识的 。 在物理学常识里 , 空间是三维的 , 时间是一维的 。 因为 , 时间是有方向的 , 而三维的时间如何体现它的方向性 。
2 还没有理解了玄与旋的关系 , 从而 , 没有理解了太极图只是一个平面二元图 , 而太旋图则是一个三元立体图 。 太极图只是一个静态图 , 而太旋图则是一个动态旋转图 。
太极图确实道出了阴阳两极的事实 , 这是正确的 。 但没有道出阴阳两极是旋转的事实 , 这显然是不准确的 。
二元太极图思想是二进制思想 , 只局限在阴阳的层次 , 而没有上升到阴 , 中 , 阳的三进制思想层次 。 差就差在鱼眼上 , 二进制思想把它解释为阴中有阳 , 阳中有阴 。 其实 , 这与伏羲立竿见影 , 实测地球的绕日运行图 , 八杆子打不着 。 实际上 , 这种阴阳互变的观点 , 已经成为物理学发生错误的根源 。 那么 , 这两条阴阳鱼中的鱼眼到底是什么呢?三进制思想认为 , 它就是立竿见影中的那根杆子!太阳正是围绕这根杆子旋转的 , 现实中的地球是绕日旋转的 , 而太阳又是围绕银心的中子星黒洞旋转的 。 这就是说 , 这两条阴阳鱼中的鱼眼 , 既代表立竿见影中实际测量时的那根杆子 , 又是现实宇宙中的中子星 , 当然也表示是原子中的中子 。 因为 , 在原子中 , 也是电子推动质子绕中子旋转的 。 我们还知道 , 宇宙统一于电磁场 , 在电磁场中 , 红色代表电场 , 蓝色代表磁场 , 黑色代表绝綠层 。 既然现实世界中原子是电子、质子、中子三元构成的 , 宇宙是行星、恒星、中子星黑洞三元构成的 , 电磁场是电场、磁场、绝綠场构成的 , 三进制还有问题吗?
至于太玄图为什么又成了太旋图呢?原因是上古
文中玄旋二字是通用的 , 甚至于在一开始造字时 , 根本就只有“玄”字 , 而没有“旋”字 。 “玄”字就是旋转的意思 。 后来 , 随着文字的逐渐演进 , 才将两个字分开 , 并各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 这就是太极图、太玄图和太旋图都是同一个图的缘由 。 这才叫正本清源!
这里涉及到太极图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 百度在解释太极图时认为 , 是:
1 阴阳合一 , 阴阳本一;
2 阴阳互化;
3 阴阳互为能量 。
其实 , 这以上三种解释都是错误的:
第一 阴阳既不是本一 , 也不能合一 。 因为 , 太阳与地球 , 恒星与行星 , 它们之间虽然处于同一个大系统 , 但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 如果将太阳与地球 , 恒星与行星看成是同一个东西 , 那么 , 太阳系 , 银河系 , 甚至于整个宇宙都无法运行了 。 这种思想的哲学根源是将统一看成了同一 , 其实 , 同一与统一 , 是两个根本不同的范畴 。 同一是无差别的同一 , 而统一则是有差别的统一 , 对立的统一 。 二者绝不是一回事 , 太极图中的阴阳也然 。
第二 阴阳只能互旋、互动 , 而不能互变 。 因为 , 找不到一维的能量转化为三维质量的物理学机制 。
第三 阴阳互为能量 , 那质量到那里去了 。 物理学原理告诉我们 , 宇宙自然是由质量与能量共同构成的 。 质量表现为静止性、粒子性、空间性、三维性、磁场性、引力性、強作用性;而能量则表现为运动性、波动性、时间性、一维性、电场性、斥力性、弱作用性 。 如果把太极图的阴阳看成是互为能量 , 而没有质量 , 那么 , 物理学上的物质不灭定律又怎能成立?
既然上述三条都不能成立 , 那么 , 太极图到底反映的是什么呢?我认为 , 太极图本质上反映的是宇宙中恒星推动行星的旋转运动图 。 这是因为:
第一 太极图反映的是宇宙的阴阳结构图 。 从宇宙自然来看 , 它真实地反映了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 恒星与行星的关系 。 可以说 , 整个银河系 , 甚至整个宇宙都是这种恒星与行星的关系 。 地球为阴 , 太阳为阳;恒星为阳 , 行星为阴;发光星体为阳 , 不发光星体为阴 。 所以说 , 太极图是宇宙的阴阳结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