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毙周克华3秒结束!两民警回忆:我们根本来不及去想怕不怕( 二 )


1995年 , 周克华在火车站找到一份搬运工作 。 次年 , 他与一名姓徐的女士结婚 , 回到重庆 , 居住在长生镇附近 。
2年后 , 生性“迷恋”枪支的周克华瞒着亲属 , 独自一人跑到云南边境购买了一支手枪 。 他将手枪贴身收藏 , 一藏即是8年时光 。
2004年 , 周克华首次伸出“恶魔之手” , 于某日正午用枪抢劫了一名刚从银行取钱出来的女士 。 第二年 , 他又一次把枪口对准无辜之人 。 转年 , 警员在宣威火车站查获周克华非法持有枪械 , 送至法院 , 判处3年有期徒刑 。
3年后 , 出狱的周克华有意袭击军营哨兵 , 只为抢夺枪支 。 此后 , 周克华持续犯案数起 , 再未落网 。
2011年夏 , 周父突发脑血栓住院 , 周克华收到母亲传来的消息 , 特地赶到医院陪父亲走完最后一程 , 并全程主持父亲后事 。 二塘村的村民在此期间常常见到他 , 却无一人把周克华和2个月前刚刚发生在长沙的枪击案联系在一起 。
2012年元月 , 周克华再度出手 , 于南京击毙某一男子 , 夺走十余万块现金 。
十来天后 , 到长生镇给孙子送汤圆的周母意外见到许久未见的儿子 , 很是惊讶 , 专门提醒他记得去警局更换二代身份证 , 周克华不动声色应下 , 未露半分异样 。
7个月后 , 周克华又一次犯下抢劫案 , 他在重庆某银行门前杀一伤二 , 从容抢走一个女士单肩挎包 , 逃离现场 , 并在警方追捕过程里 , 又杀害一名民警 , 抛尸草丛 , 引来中央公安部门以及重庆政府等高度重视 , 特别下达重要批示 , 要求尽快采取一切措施 , 抓捕周克华归案 。
“逍遥”肆意多年的周克华并未想到 , 自己此次犯案 , 即是他人生末路的开端 。
02 , 民警剿匪成英雄:周克华死于自大 , 战斗3秒结束许是多年“纵横”法网外的经历 , 令周克华骨子里生出一种对公安机关的蔑视 。 他在犯下“8·10”抢劫案后 , 没有仓促逃往惯常躲藏的山林 , 而是钻入市区 , “消失”在民间 。
1天后 , 有民警在某一商场发现周克华身影 , 急忙调取相关录像 , 确认对象确实是他 。
大批警务力量迅速赶往现场 , 试图围捕 , 却被周克华再度逃脱 。
此后 , 警方将搜捕力量分成两拨:其一继续在周克华曾经待过的歌乐山内搜寻 , 制造警方不知他在市区的假象 , 迷惑周克华;其二则布置数个4人小组悄悄潜入市区暗查周克华下落 。
当月13日 , 有警员截获周克华信息 , 他嚣张地表示 , 自己最近还要干一起更重大的案件 。 警方不敢忽视 , 紧急加大搜捕力度 。
次日凌晨6点 , 刚刚完成交接任务的两名警员在沙坪坝某家银行门口照例“闲逛” , 他们即是前文提及的王晓渝和周缙 。
出生在1964年的王晓渝来自一个平常的知识分子家庭 , 从小便十分喜欢看警匪电影 , 最大的心愿即是能穿上那身威严的警服 。
1982年 , 王晓渝如愿从重庆警察学校毕业 , 成为一名新手警员 。 他兢兢业业 , 细心刻苦地跟在老警员身边学习了一段时间 , 后凭借自身努力 , 慢慢变成一位专业、优秀的刑事警察 。
王晓渝的个头不算高 , 大抵有1米7几 , 当天身穿一件红色格子T恤和一条短裤 , 看上去实在平凡无奇 , 与当地居民如出一辙 。
他的搭档周缙则比他小6岁 , 差不多身高 , 身形壮实 , 皮肤稍显黝黑 , 同样身着便服 , 化作当地居民模样 。
45分钟后 , 二人接到亦在附近潜伏的派出所副所长的电话 , 副所长说:“有个人过来了 , 很像目标人物 , 他正在打手机 。 ”
周缙脸上惊讶的神色尚未散去 , 一名身穿便服、头戴墨镜、身挎小包的男子就出现在他们视线内 。 虽然他和王晓渝均不能确定来人是不是周克华 , 可专业警员素养却促使他们迅速下定决心 , 跟了上去 。
那个时候 , 王晓渝二人与目标人物的距离不过30米 , 男子似是未察觉异样 , 依然淡定打电话慢慢前行 , 时不时回头瞧瞧 。
而走在最后面的王晓渝则准备把手机换到挎包另一侧的口袋 , 方便迅速掏出兜里手枪 。
谁知 , 他刚刚拿出手机 , 疑似周克华的男子便回头与他对视上 , 王晓渝懵了一瞬 , 马上举起电话装作接听的样子 , 大声喊了几句:“知道了知道了 , 已经到了 , 你催个啥子嘛!”
那名男子仿佛听见他的话 , 暂消疑心 , 继续向前走去 。
行至某个小巷子附近 , 男子忽然加快脚步 , 周缙下意识紧跟两步 , 未想男子蓦地转身 , 口说一句“走错了” , 便同周缙迎面相对 , 仅隔数米 。 面对如此变故 , 周缙没有发懵 , 而是全神贯注戒备着目标对象会不会掏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