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分析:真空里面到底有什么?



深层分析:真空里面到底有什么?

文章图片

深层分析:真空里面到底有什么?

文章图片

深层分析:真空里面到底有什么?

文章图片

深层分析:真空里面到底有什么?

文章图片

我们“理所应当”地认为真空是全空的 。
但是 , 记住 , 在量子世界里 , 没有任何事情是“理所应当”的 。
海森堡 is watching you
《自然》杂志曾报道了一项“改写教科书”的研究:声音能够在真空里传播 。
我们初中的物理课本说: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 所以真空中是无法传播声音的 。
到高中之后 , 我们的物理书又进一步解释道:声音的本质是物质分子的振动所引起的一种波 , 因为真空是空的 , 当然也就没有物质分子的振动 , 所以振动的声波就传不过去 。
实验事实是不会错的 , 那么我们的教科书错了吗?
那么 , 真空里到底有什么?这和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有什么关系?
别急 , 我们马上就来说一说关于“真空不空”的故事 。 在这个故事里 , 我们将会看到 , 真空里的东西不但能传播声音 , 还是让壁虎能够趴在墙上的原因 , 更是大名鼎鼎的霍金辐射(也称黑洞辐射)的源头 。
弹簧与小球:量子场论的缘起
约100年前 , 人们已经知道 , 原子中的电子如果吸收能量 , 那么自己的能量就会升高;如果想跳回原来的状态 , 必须要通过释放一份电磁波的形式来释放能量 , 这份波被爱因斯坦称为光子 。
这个现象就好比人如果吃了葡萄 , 那么他可以吐出一个葡萄皮 , 比较平淡无奇 。
但人们还发现 , 有时电子不用吸收能量 , 也会主动释放光子 , 这一现象叫做自发发射 。 这就类似一个人没有吃葡萄 , 但是也能吐葡萄皮 , 这个现象就比较诡异 。
1927年 , 物理学的一代宗师狄拉克给出了一个解释 。 他认为:真空中虽然看起来没有葡萄也没有葡萄皮 ,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 真空中存在着许多的“葡萄-葡萄皮”组成的对子 , 它们产生得很快 , 消失得也很快 , 差不多同时发生 , 使得真空表现得像是没有葡萄一样 。
现在假想一个“葡萄-葡萄皮”对子出现在你嘴边 , 此时恰好葡萄掉进了你的嘴里 , 于是你吸收了一个葡萄 , 而真空中就剩下了一个葡萄皮 。 所以看起来就好像你虽然没吃任何东西却吐了一个葡萄皮一样 , 只不过这个葡萄是真空投喂给你的 , 我们只观察到了剩下的皮而已 。
玻尔曾说:“在所有的物理学家中 , 狄拉克拥有最纯洁的灵魂 。 ”狄拉克坚持认为物理方程应该拥有完美的数学形式 , 并以此信条来指导自己的研究 。 对于“丑陋”数学的拒绝使他后来的研究逐渐偏离了主流 。 图为1930年前后的狄拉克 。
这一假说由于完美解释了自发发射而获得了成功 。 经过一系列修正和重塑(尤以杨振宁教授的大师之作——杨-米尔斯理论最为重要)之后 , 这套理论发展为后来的量子场论 。
其主要观点也很简单:首先 , 对于任何物质(或能量)来说 , 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场” , 例如光子对应电磁场 , 电子对应电子场 。 场可以看作是由许多被弹簧连着的小球组成的 , 每个场都充满着整个空间 。
注释:如何理解此处的“任何”二字呢?这里的任何是可以在字面意义上来理解的 。 例如 , 对象对应着对象场 , 头发对应着头发场 。 按照量子场论 , 真空中电磁场涨落能够产生光子 , 电子场涨落可以创造电子 , 对象场的涨落是可以创生出对象的 , 而头发场的涨落是可以创造头发的 。 先别高兴得太早——物质越大 , 产生的概率就越小 。 连电子产生的概率都已经无限接近于零了 , 就不要妄想获得头发和对象了 。
然后 , 由于弹簧的存在 , 所以每个小球都在不停振动 , 科学家称之为“涨落” 。 如果这个振动太剧烈使得弹簧被拉断 , 那么就会得到自由的小球 。 例如 , 电子场的涨落可以产生一个电子 。
水波的涨落可以偶尔产生一个水珠 , 而这个水珠又快速落回水波里 , 场的涨落产生粒子的过程与此类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