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 , 它大大提高了人类沟通的效率和生活福利 。
当前 , “元宇宙”的应用还停留在初级形态 , 也有企业简单地把其发展当做游戏平台来处理 , 行业的发展需要更长远宏观的规划 。
- 总结
同时 , 元宇宙勾画的以开放自由、去中心化、自主创造价值和文明形态、沉浸体验等为特征的理想世界 , 也蕴含不同层次的主体风险 , 完全自由化、去中心的自组织需要参与者具有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自觉自省 , 而上升到社会层面 , 难以弥合的数字鸿沟和文化区隔才是现实 , 而集体共享、多人协作的创作环境也伴随难确权、难追责、利益难分割等问题下的纠纷或冲突 。
另外 , 随时随地进入元宇宙所提供的临场感与沉浸感一方面基于技术的隐蔽性可能是对隐私更为多重、更为无感的侵害 , 并附加沉浸后虚实切换困难带来的成瘾风险和对个人“时空边界”的无法自治 , 另一方面可能意味着更深刻的剥削 , 技术与资本的深度融合使得技术具有了超级权力 , 使人类生活更自由、更便捷 , 也使得人类与其真实的生活世界日益疏离 , 并使得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沦为资本再生产的手段 , 最终达到“人类创造力的总体商品化” 。
正如知名传播政治经济学者莫斯可所说 , 只有当技术不再是“神话般的崇高” , 而是“迈入平淡无奇的寻常世界” , 才会成为社会和经济变迁的动力 。 各界对于元宇宙应从“赋魅”走向“祛魅” , 秉持更为理性和科学的态度 , 在初步设想阶段摒弃概念鼓吹与盲目理想化 , 积极探索共识下的伦理道德框架 , 在元宇宙产业野蛮生长前进行一定的风险规避 。
推荐阅读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远隔38万公里,为何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却偏偏不敢回头看地球?
- 私人公司也能训练宇航员,美国首个私人宇航员任务将于3月底发射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
- SpaceX火箭准备以每小时5000英里的速度撞击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