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 , 孩子的平均体温都在37度左右 , 成人的平均体温在36.5-36.8度之间 。 而现在 , 可能令你想不到的是 , 你的正常体温已经不是36.5度了 。
现代化的生活 , 不合理的饮食及错误的生活习惯已经使我们的体温降低了近一度 。 研究表明 , 体温降低一度 , 免疫力会降低30%以上 , 相反 , 如果在正常体温的基础上体温提高一度 , 免疫力会增加5~6倍 。 人体的理想体温是36.5~36.8度 。 特别是36.5度 , 可以说是个分水岭 , 低于这个温度 , 身体的不适将伴随你的一生 , 高于这个温度 , 你的一生将丝毫不用担心健康问题 , 必将能生龙活虎的活下去 。 你若想随心所欲的活着 , 一定要保持36.5度的基本体温 。 想要谱写出一个绚丽多彩的人生的你 , 请把36.5度的体温作为你的努力目标 。 要健康 , 先调整体温, 想要知道怎样才能改善身体状况 , 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下去吗?方法极其简单:那就是提高体温 。 每个人的正常体温都有所不同 , 你是否想过体温和运动的关系?
你的正常体温和免疫力高低有关?是非常神奇的 , 它不仅能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 , 还跟免疫力、自律神经息息相关 。 要健康、要减肥 , 都得先调整体温 。
4体温过低的危害
1、肥胖
【人体温度37℃已成历史,免疫力居然…】比起体重与体内脂肪的变化 , 体温才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 只要体温升高 , 就能拥有即使不限制饮食、不剧烈运动也能自动燃烧脂肪的能力 。 因为体温上升1℃ , 新陈代谢也会上升12% 。 因而不限制饮食就能够轻易瘦下去 。
此外 , 身体一旦变得温暖舒适 , 水分也更容易排出去 , 因此臃肿的下半身和突出的小腹 , 也是很容易就能解决掉的 。
2、癌症
人体体温35℃时是癌细胞繁殖的最佳温度 。
癌细胞在胃、大肠、食道、子宫、肺等器官内部 , 趁内脏温度偏低时进行繁殖 , 但相反 , 在温度较高的心脏、脾脏里则不能生存 。
3、水肿
水肿其实是多余的水分囤积在皮肤组织下未能排出的状态 。 体温较低时自然会减少体液排泄 , 而未能排泄的体液存留在体内 , 首先是小腹突出和腿部水肿的主要原因 。
如果让体温循环流动使肾脏暖和后 , 不仅使排尿顺畅 , 也使小腹突出和水肿自然没有了 , 于是会拥有水分代谢良好的体质 。
4、便秘
虽说多喝水对便秘有好处 , 但是就女性而言 , 便秘基本上是因肠胃温度过低 , 蠕动不好而造成的 。 对于这些“冷肠型”的人而言 , 摄取更多水分只会让便秘更加恶化 。
让体温循环流动以温暖小腹与肠胃 , 或者是泡浴这些方法会使肠胃温暖起来 , 便秘就会消除 。
5、犯困
寒冷与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上午觉得头脑不清醒 , 是因为体温过低 , 血液不能运送到大脑里造成的 。 同时体温偏低的人容易因为血液循环不好而导致消沉郁闷 。
另外 , 11月至来年3月这段寒冷的时间里 , 更是“冷体质”人们容易犯困的时节 。
6、妇科病
对于“冷体质”的人们 , 寒冬时节拍拍肚子 , 如果有啪啪的响声 , 则表明肠胃囤积过多水分 , 从而使得下腹部冰冷 。 子宫肌瘤、子宫癌、卵巢癌的某些成病原因是下腹部的冰冷导致的 。
7、不孕
为不孕症而苦恼的女性也都有“冷体质”的特征 。 让体温循环流动以温暖小腹 , 让子宫和卵巢的血液循环更顺畅 , 也就拥有了易受孕的体质 。
8、失眠
是否有过双脚冰冷 , 怎么也睡不着的时候?“冷体质”者一旦感觉双脚发冷 , 这时体内的主要血液都涌上头 , 因为脑内充血 , 使得脑神经不易休息 , 也就不能达到熟睡状态 。
9、过敏症
是“冷体质”者常患的皮肤疾病 。 因为出现皮炎、湿疹、花粉症以及鼻炎等过敏症状 , 其实是肌肤长期处于“冷体质”而强迫性将体内的水排出、以达到健康状态的一种本能反应 。
10、腰酸背痛
凡是“冷体质”者常有腰酸背痛的症状 。 腰酸背痛是局部长期受冷导致血液循环不好而产生的病症 。
因此 , 避免腰背部受冷或在酸痛难耐的地方进行热敷 , 会改善血液循环 。
5如何提高体温?
1、每天泡脚
加强运动、营养 , 的确可以提高人体基础代谢率 , 提高基础体温 。 但是“冰冻三尺 , 非一日之寒” , 运动、营养需要长期坚持 。
我们要提高体温 , 增强免疫力 , 需要通过物理疗法和行为疗法:冬季最好戴帽子 , 每天泡脚洗热水澡 , 多喝热水 。 现在大家宅在家里 , 无事可以泡泡脚 , 一天三次不为过 。
推荐阅读
- 中科西部干细胞研究院:干细胞如修理大师,调整失控的免疫系统!
- 癌症会传染吗?人类接触癌细胞不会传染!但要小心这3种病毒 。
- 发现难、治愈难,人类什么时候才能攻克癌症?
- 形变:研究人员发现使病毒失活的新策略
- 基于血红蛋白的氧载体化合物可以保障宇航员的安全
- 小伙浏览不良网站看到一段视频,发现女主角竟是女友,气得报警
- 研究: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再次感染风险或降低87%
- 奥密克戎揭示了人类免疫力
- 研究显示:感染了新冠的HIV患者容易产生新冠病毒变异
- 考古学家怀疑是史前核战争遗址的摩亨佐·达罗古城,古印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