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可能是把原本清新漂亮的夜空转变为商业展示区的非常丑陋的第一步 。 创立于2014年的超科学公司(HyperSciences)希望他们可以让发射卫星进入轨道的成本降到足够低 , 从而使各种小型企业都有机会参与进来 。
SpaceX目前正在进行一个名为星链(Starlink)的项目 , 这个项目要求部署上千枚小型卫星以形成一个庞大的星座 , 但也正因为他们的这种做法 , 这家公司目前正在遭受抨击 。 虽然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向全世界无法获得有线网络连接的人提供高速、可靠的互联网服务 , 而且目标本身也确实值得追求 , 但是这家公司的方式引发了众多不满 。 很多科学家声称 , 对基于地面进行观测的天文学来讲 , 这很可能是危及这门学科生存的威胁 , 更不用说对任何喜欢仰望星空的人来讲 , 这完全就是一种骚扰 。
“让包括天文学界和SpaceX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的是 , 这些卫星竟然如此明亮 。 ”密歇根大学的天文学家帕特里克·塞策(Patrick Seitzer)说 。
SpaceX目前正在尝试用不同的涂层来降低这些卫星的可见度 。 另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是这些卫星可能会制造更多飘浮的太空垃圾 。 这些太空垃圾会对我们送入太空的任何物体造成严重的破坏 , 比如在太空站的外墙上撕扯出一个小洞 , 或者撞毁其他的卫星和火箭等 。
当两颗卫星相撞时 , 它们会粉碎成数千片大小不一的碎片 , 从而在轨道上产生更多的残骸 。 1978年 , NASA的科学家唐纳德·凯斯勒(Donald Kessler)就曾经指出 , 如果在轨道上留下过多的太空垃圾 , 这些垃圾很可能产生连锁反应 , 它们相互之间发生碰撞的概率会呈指数级增长 。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涌入太空经济 , 我们需要对送入地球轨道的东西以及行为进行某种程度的监管 。
只要在各国政府间存在某种程度的远见和合作 , 上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 太空行业的先驱们显然并不想让各国政府反应过度 , 并对太空探索施加过多的监管 , 因为这样做可能让这个行业在即将起飞的时候遭受过度的打压 。 大多数专家都认为 , 私营企业与政府的合作是目前对未来能够下的最好赌注 。
(本文标题为编辑所加 , 内容略有删减)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21期)
【太空淘金热】2021年第21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推荐阅读
- 重大成就!我国首颗陆地探测卫星升空,印度人惊叹:真是不可思议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
- 如果你在3月4日观察天空,也许,将望见一艘火箭的残骸坠入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