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奔赴海南的东北人,他们怎么样了?( 二 )


在大众点评的的东北菜 , 有各种维度的排行榜 , “口味榜”“好评榜”“热门榜”……每一家饭店下面都有数千条评论 。
但真实的情况真的如段子里所说的这样吗?
东北人真的一窝蜂盘踞海南让这里成为了他们的“第二故乡”了吗?我们数据说话 。
从这张“2005年—2017年全国各地区净流出人口数”的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
长期以来人口流出最多的几个省份一直都不是东三省 , 而基本上都是河南、四川、安徽、贵州、广西这几个人口大省 , 东三省反而一直处于中下游的位置 。
如果你觉得2017年的数据稍微旧了一点 , 那“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


净流出人口最多的还是那几个省(河南1549万、安徽1017万、四川733万) , 东三省(黑龙江370万、吉林194万、辽宁69万)加起来还没有河南一个省流出的人口多 。
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 , 虽然东北人流出的少 , 没准都去了海南 。
但从百度大数据的统计中可以看到 , 迁入海南的东北人在占比上都排不上号 , 虽然这类统计难以覆盖大量冬季聚集海南的北方候鸟人群 。
这下总算真相大白 , 其实东北人口流出对比起来并不多 , 而流入海南的东北人也不多 。
那为什么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中 , 东北人总会给人一种“全面占领”海南的错觉?又或者说 , 为什么提到海南会想到东北人而不是其他地方的人呢?
东北人为什么偏爱海南
互联网曾经流行过对东北人的这么一段调侃 , “你不是东北人 , 你不会明白一个没有寒冷的地方对身处寒冷地方的人吸引力有多大 。 ”
东北人是勤奋的 , 他们长年累月的对抗着严酷的自然环境 , 在冰雪中献出自己 , 海南的优越自然条件是无法抗拒的 。
其实不止是东北人 , 早在千年前 , 海南早就吸引了很多汉人流入 。
现在海南的主要方言琼语就是闽南语的一个分支 , 而海南的军话则是由明代守边军人所留下来 , 海南方言的变化照应的是人口流变的历史 。
但那会儿还没轮到东北人们“登岛” , 到1950年左右 , 有相当数量的东北人 , 他们用锄头垦出了海南新面貌 , 并在这里生根发芽 。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东北人在遥远还能有亲戚的一个原因 , 也给后面的“大规模”迁移做好了基础 。
当然东北和海南的人口迁移 , 光看时间里海南对东北人的“拉力”还不够 , 还需要回看东北向海南的“推力” 。
90年代 , 各路“热钱”把发财的小手伸到海南 , 那时候700万人口的海南还能出现了2万多家房地产公司 。
而海口的平均房价更是从 1991 年的每平方米 1400 元涨到了 1993 年的 7500 元地价 , 这边楼房的施工图纸还没画好 , 那边口头上的房子就转了好几手 。
到了1993年 , 海南的最高房价已经飙升到了10000元一平米 , 而那时候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两三百一个月 。
而在此时 , 东北的工业剧烈转型 , 大烟囱轰然倒地时 , 东北下岗员工的数量占到了全国下岗人数的 22% , 每 5 个下岗工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是在东北失业的 。
如同当年闯关东一样 , 部分东北人流向了全国各地 , 其中前往海南工作或做小生意的东北人 , 把这里水草丰茂的消息带回了家乡 。
从 2000~2010 年 , 东北三省从人口流入 36 万 , 变成人口流出 200 万 。
其中前往海南工作的东北人 , 把这里水草丰茂的消息带回了家乡 。
就这样 , 中国的南北两角在“推”和“拉”中融在了一起 。
东北人带来的“安置钱”给海南注入了新的生机 , 而海南的商业环境和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 , 作为经济特区的就业机会 , 也为失业的老东北们创造了片再就业天堂 。
值得注意的是 , 即使当时的东北还处在改变的交叉路 , 但东三省可算得上90年代的发达城市 , 1990年到2000年这十年间 , 东三省占据着全国10%左右的GDP , 东北人放在海南算得上妥妥的“old money”了 。
东北人在海南干啥呢?
东北这些年流出的人口对比其他省份其实并不算多 , 然而东北人在海南却能扮演最突出的角色 , 单纯的数量并不能代表海南与东北的融合程度 。
就如同当下百万青年前往大城市 , 他们更多的是把“那里”当成了“掘金地”而不是“应许之地” , 毕竟高昂的生活成本时时刻刻阻碍着他们长期驻留的想法 。
比如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的人口居留意愿就不是十分的突出 , 分别是34%、26%、31%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