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陨石大碰撞后的白垩纪时代恐龙怎样灭绝的呢?( 二 )


大量的岩石被喷射到太空之后 , 化成火雨倾泻而下 , 落在地面 , 整个地球都笼罩在一大片的火海之中 。 毫无疑问的 , 许多动物在这个阶段就已经被夺去了生命 , 但是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状况 , 比这更令人绝望的是 , 在火雨降临之后 , 无论过了多么久 , 新的早晨却从未到来 , 这并不是意味着太阳发生了异变 , 问题是出在地球本身 。 由于大量的尘埃被释放到大气之中 , 不见天日的状况会持续很多年 , 即使是最亮的日子 , 也是和月夜一样黑 , 甚至是更加黑暗的状态 。 气温下降了数10度 , 极地的冰冠逐渐扩大 , 因为光合作用也停止了 , 造成了大量的植物物种消失 。 以植物为食的恐龙 , 因为饥饿或是窒息而失去生命 , 以食草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也同样因饥饿或是缺氧而死去 。
合弓类的复仇
无尽的夜晚和漫长的冬天到底持续了多久呢?科学家们还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 , 但他们认为这种状况应该是持续了好几年 。 当空气中的尘埃沉入地面后 , 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 , 春天到来了 。 然而当太阳在空中重现光明照耀大地时 , 遍布陆地的 , 却是一片凄惨荒凉的景象 。 你可以试着想象一下 , 到处都是干枯凋萎的森林 , 大型动物的尸体遍地散落 , 死气沉沉 , 荒凉消气的大海 , 将贝壳和海洋生物的尸体冲刷到岸边 , 动物的尸骨大量堆积 , 宛如小山 。
此时的地球就像是一座大型的公墓 , 曾经是宿敌的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在这里相依长眠 , 到底什么样的生物才能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中生存呢?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应该是以尸体第一类生物和新芽为食的小型动物 , 最可以适应这种环境的植物 , 则是那些熬过多年的冬天 , 在期盼的春天来临时 , 拥有可以再次发芽的种子或包子的类型 。 幸运的是这个时候的土壤非常的肥沃 , 毕竟当时有如此大量的腐殖土覆盖在大地上 , 在地球的历史上有一些动物界中统治阶级更迭的例子 。
例如在石炭纪时期 , 巨型昆虫和两栖类动物是世界的霸主 , 但在之后的二叠纪时期 , 它们的后代合弓类蓬勃的发展着 , 前面提到的丽齿兽也属于这个群体 , 在这些陆地统治者中 , 只有属于兽齿类的犬齿兽 , 在二叠纪灭绝事件中幸存了下来 , 它们与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在某些地方很相似 , 按理说应该是继承了祖先的强大力量 , 但不知为何却在二叠纪之后的三叠纪时期 , 因为恐龙祖先的崛起而遭到灭种 。
在中生代时期 , 犬齿兽的后代生活在生物圈的角落里 , 它们是一种以植物、昆虫、腐肉和恐龙蛋等为食的小动物 , 其中还有一种生活在三叠纪时期被称为Adelobasileus的生物 , 其外观和体型都和老鼠非常相像 , 它们慢慢的持续进化 , 梦想着有一天能打败掠食性的爬虫类 , 并重新夺回动物王国的霸主地位 。
之后陨石的坠落和漫长的冬天给了它们实现梦想的机会 。 犬齿兽的后代是哺乳类动物 , 陨石坠落的仅仅10万年之后 , 哺乳类动物的物种数量就增加了一倍 , 70万年之后出现了第一个大型物种 , 之后便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繁殖 。 在这些哺乳类动物中也包含了人类的祖先 , 最原始的猴子很可能早在8000万到9000万年之前与恐龙存在于同一个时代 , 在大灭绝中幸存下来的物种里有一种原始的灵长类动物普尔加托里猴 , 其外观不像现代的猴子 , 反而长得更像松鼠 。
它们最易开始是栖息在北美 , 属于杂食性动物 , 并具有相当敏捷的跳跃力 , 踪迹几乎遍布整个世界 。 当强大又可怕的恐龙被灭绝 , 而肉食性哺乳动物和大型猛禽类都还没有出现的时代里 , 小小的普尔加托里猴应该也曾经威风的歌颂他们美好的日子吧 。 关于人类的起源还有非常多尚未理清的地方 , 但也说不定普尔加托里猴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 ,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是犬齿兽类的后裔 , 人类获得了祖先做梦都想不到的霸权和势力 , 重新夺回了对大自然的掌控权 。 因此也许我们不应该将恐龙的灭绝视为不幸的灾难事件 , 反而应该怀抱着感激之情将其视为来自于大自然的赠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