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差很大的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真有爱情吗

李隆基之恋并不怎样,杨玉环之恋又当如何?这就更好说了,只要大家明白一个问题即可:李比杨大了33岁有多 。天宝四年(745年),杨晋封贵妃时,只有27岁,李已60出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花甲老人” 。叫一个风华正茂的美妇,去为秋多春少的糟老头子神魂颠倒,岂不强人所难?二人之间的鸿沟,不是说一句“年龄不成问题”就可以消除的 。
这话题常说常新,不妨再费些口舌 。
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杨玉环之恋,自白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之后,就在世人的感觉中得到了极度升华,多年以来,一直被视为“坚贞专一”、“生死不渝”的爱情悲剧,悲恸千古,好像真有这回事 。
遗憾的是,《长恨歌》毕竟是诗,容量有限,情感发展过程得不到充分展示 。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是承前启后之作,暂时不去说它 。到了《长生殿》里,才算是精雕细刻,洪?竭尽缱绻,将二人曲折而执著的爱,抒写得淋漓尽致,几乎到了完美无瑕的境界 。
正是有了这几部大作,李杨之恋才被完全定下调来,此后凡是说二人“坏话”的作品,都很难被世人接受 。直到近年的肥皂剧里,为了提高收视率,李杨之恋依然不断受到讴歌 。
然而,不管写得多么感人,从《长恨歌》到《长生殿》,李杨之恋都只是“艺术的真实”;“历史的真实”与它的关系,有点像股市上说的“借壳上市”,只因白、洪等高手善于运作,包装得好,才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跟庄资金源源不断涌来 。真实的李杨之恋中,“不良资产”实在太多,没那么感人!
依情而论,李隆基完全应该划入薄情寡义类 。这样说他,绝不是冤枉好人!亲生儿子他在一天之中就杀了三个,毫不手软 。王皇后是他的“糟糠之妻”,随他一起关过“牛棚”,共过患难,他一登极就翻脸,要她“下课” 。王皇后曾向他哭泣说:“陛下,你难道就不念我父亲卖衣服换面条、给你做生之情意么?”李皇帝当时也为之动容,可是未过多久,依然将王皇后废了 。当时还有人写了一篇《翠羽帐赋》,讽刺李皇帝一阔脸就变 。这事在《新唐书?王皇后列传》中有记载 。
李隆基生性薄情,对杨玉环却大不相同,“三千宠爱在一身”即使有点夸张,但也还是接近真实 。究其“爱”的原因,无非因为玉环有“难自弃”的“天生丽质” 。这倒不假,玉环之美可与西施、貂蝉、昭君并驾,合称“中国古代四大美人” 。她不仅美冠千秋,善解人意,而且“善歌舞,邃晓音律” 。若生在今世,要在选美大赛中脱颖而出,做个“环球小姐”,混成影星歌星舞星,闹个名满天下,终日受到狗仔队的追捧,料想不成问题 。
这样一个美眉站在面前,只要条件允许,是个男人多半都会动心,何况李隆基还是有名的风流皇帝 。帝王好色,就连一脸庄重的儒家弟子,都不曾认真计较,可见不是什么大毛病,再多说就显得不厚道了 。但是也不必着意美化,标榜什么“真挚的爱情” 。说得再好听,不过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色当前,如何不爱?这种爱,大抵属于权贵宠幸漂亮女人之类,谈不上多高的境界 。
李对杨,有爱,却有限得很 。据载,杨玉环晋封贵妃,是在天宝四年(745年),到天宝十五年(756年)“宛转蛾眉马前死”时,她也只是个贵妃,而不是皇后 。依唐代后宫制度,贵妃仅次于皇后,但这一“次”就大有讲究 。皇后是御妻,是母仪天下的第一夫人,是天下女主,可与皇帝分庭抗礼(至少在形式上);贵妃是侍妾,是小老婆,是二奶,在奴才面前是主子,在主子面前是奴才 。
这就对了,在计较名分、一贯强调“名不正则言不顺”的中国古代,连妻的名分都不给,又奢谈什么“夫妻恩爱”?王皇后“下课”之后,皇后的宝座一直空着,空着为何不给?别的且不去说,这个“爱”要打许多折扣,却是可以肯定的 。何况新、旧《唐书》都还有两次逐杨出宫的记载,可见杨在后宫的地位并不那么稳定 。
李没有给杨足够的名分,是否因为杨是“败坏伦常”的再婚女人,不足以“母仪天下”呢?这是宋以后的看法,唐人不这么看 。李隆基的祖母即武则天,曾是唐太宗的才人,其子唐高宗李治将她立为皇后,是“嫡子娶庶母”,时称“上蒸” 。杨玉环原是寿王(隆基之子)妃,李封杨为贵妃,是“公公娶儿媳”,时称“下爬” 。一上一下,祖风不改,按道学先生的话说,都属于“败坏伦常”,武则天做得皇后,杨玉环也该做得,只要皇帝开金口,那就不成问题 。
御定正史从来都向杨贵妃泼污,说她是“误国祸水” 。不过,出来说公道话的人依然很多 。国家的兴盛与衰败,自有其深刻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罪于“女祸” 。现代史家有个说法:“杨贵妃对中唐的衰败不负有责任 。”这倒是公允的!杨玉环仅仅是生活中人,不单没有掌握朝政大权,就连“总摄六宫”的权力也不曾得到过 。把李唐王朝腐败的责任推给她,分明是替当权者饰非文过 。唐明皇是因为“重色思倾国”,“多年求不得”,才用变戏法将漂亮儿媳纳为己有,做了一个“爬灰公公”,而不是有了杨美眉,他才淫乱起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