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邓小平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发展

在新疆组建和发展生产建设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同时也是强化国家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 。1954年10月,毛泽东同志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地作出了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重大决策,亲手缔造了兵团事业,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的恢宏大幕 。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兵团于1975年3月25日撤销,改变原有体制,成立新疆农垦总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审时度势果断决定恢复被撤销的兵团体制,并多次肯定“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1]35,为兵团二次创业廓清了思想迷雾、树立了信心决心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恢复兵团是党中央基于国家大局和新疆工作实际作出的伟大英明决策,兵团的发展壮大对于实现祖国统一、国家安全、民族团结、边疆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一、兵团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的优势要充分发挥出来
兵团自成立之初,就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 。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号召,大力开发建设边疆,兵团克服重重困难,充分发挥“企”的生产属性,于1954年底开始依照苏联经验和模式进行正规化国营农场规划与建设,邓小平同志对此一直十分关心 。
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体现了兵团“生产也是作战”的特殊使命 。早在1950年初,王震同志就提出:“新疆军队参加生产建设不是临时克服困难,而应该是从长期生产建设的观点出发 。”[2]221953年,新疆军区部队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后,初步明确了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的发展方向 。伴随1954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正式成立,即由军队创办军垦农场阶段,进入到农垦职工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阶段,从另外意义上讲,就是从军队自给自足性生产转变为纳入国家经济建设计划的企业化生产 。
【邓小平|邓小平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发展】新疆地域辽阔,交通不便 。兵团起初建设的国营农场大多分布在荒原戈壁、深山僻壤,无论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都相当匮乏,只能依靠自力更生解决 。这些客观条件的制约,迫使兵团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必须相应发展工、交、建、商和科、教、文、卫等事业,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 。因此,为了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兵团于1957年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继续坚持以农牧业为主,相应地发展加工副业、交通运输、建筑工程、合作社等经济事业 。”[3]88此次会议之后,兵团在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上逐步确立了以农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 。1958年,朱德同志在新疆军区和生产建设兵团干部大会上,对兵团建立大批国营农场以发展新疆农牧业生产,并且帮助各族群众发展生产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三十七八万人,事实上就是一个高级的、大型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 。”[2]68经过艰苦奋斗,特别是1958年以来的大发展和随后几年按照党中央要求作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0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在批转国家计委党组《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兵团各项事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国营农场的不断壮大,为新疆现代农业和现代化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
1956年,中央农垦部成立,专门负责屯垦戍边事业,兵团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农垦区,受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 。1962年5月15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农垦部工作汇报时明确指出:“国营农场的家当已经不小,就是没有管好,看来是个管理问题 。要发挥国营农场的优越性,搞多种经营,要总结经验 。农场必须有几定,有定员、定额和责任制,才算办企业 。”[4]48邓小平同志充分肯定了全国范围内兴办国营农场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在建设国营农场中缺乏管理手段等硬伤,这也为进一步加强兵团国营农场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正规化指明了方向 。此后,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农垦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对加强国营农场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并向中央呈送了报告 。1964年9月5日,中共中央就此作出具体批示,再次强调:“国营农场必须彻底改变硬搬苏联单一经营的方针,必须实行一业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的方针 。”[4]4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