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精神|南梁精神孕育形成的历史揭示了什么?

87年前 ,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 团结带领陕甘边区军民艰苦奋斗、浴血奋战 , 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 成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 。不断发展壮大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 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 , 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 , 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 , 成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 成为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 , 后来又进一步发展成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 , 孕育形成了南梁精神 , 这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 。
【南梁精神|南梁精神孕育形成的历史揭示了什么?】始终以革命大局为重 , 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历史
南梁精神 , 是在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 以高度的政治觉悟 , 坚持党的领导 , 团结带领陕甘边区军民 , 不断进行配合、联合、整合的历史实践中孕育形成的 。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 , 陕甘边区共产党人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 顾全大局、忍辱负重 , 以“只知有党 , 不知有其身”的忠诚品格 , 坚决维护党和军队的团结 , 确保陕甘红旗不倒、革命根据地屹立不败 。
1934年7月 , 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的红军部队和谢子长等率领的陕北游击队会合后 , 自觉联合 , 统一决策 , 并派红26军主力北上 , 支援陕北革命斗争 。1935年初 , 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和红27军成立后 , 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 , 实行统一指挥领导 , 互相支援配合 , 形成统一而强大的陕甘革命根据地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后 , 上海中央局和北方局代表无端指责革命根据地领导人“右倾机会主义”“逃跑主义” 。对此 , 刘志丹、习仲勋等坚持以大局为重 , 始终保持着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革命品质 , 即便是在党内遭受不公正待遇 , 仍然以正确方式同错误思想作斗争 , 守护了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 。面对王明等严重干扰党中央抗日战争正确方针贯彻执行的错误行径 , 习仲勋等始终坚决维护党的领导 , 一切服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挥 , 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为习仲勋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 就是对这种精神的高度肯定 。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创造性运用强大真理武器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
南梁精神 , 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 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 , 团结带领陕甘边区军民 , 坚决抵制错误思想干扰 , 坚定走毛泽东开创的中国革命道路 , 紧密结合当地革命实际情况 , 独立自主地解决和处理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 。他们既坚持实事求是 , 又勇于开拓创新 , 创造性运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创建新型革命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 , 为党在全国执政进行了先期探索 。
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难过程中 , 陕甘边区共产党人善于把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与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 , 在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和环境艰苦的陕甘两省交界山区建立根据地;将群众工作与统一战线相结合 , 不拘泥于工农群众的概念限制 , 灵活争取民团、土匪、哥老会、国民党军队及少数民族群众 , 扩大革命联盟 , 为党中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提供了借鉴;创造性形成红、灰、白“三色”建军思想 , 最大限度争取和壮大革命力量;探索形成多区域战略布局 , 灵活机动地实施敌进我退、外线作战的战略战术 , 使根据地在流动中生存发展 。毛泽东赞赏刘志丹创建的根据地用了“狡兔三窟”的办法 , 创出局面 , 这很高明 。谢子长在陕北面临白色恐怖和部队严重受挫的关键时刻临危受命 , 深刻总结经验教训 , 创新机动灵活的战术战法 , 取得了粉碎“围剿”、两破安定城、消灭“四大民团”等胜利 , 巩固并发展了根据地 。习仲勋坚持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实际出发 , 领导制定了全面系统的“十大政策” , 丰富了党局部执政的理论与实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