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12点最忌讳做这件事( 五 )


打鼾的人要注意了,正常的鼾声和病态的鼾声都需要时时注意,如何预防打鼾呢?李凯说,改变生活方式,多运动,控制饮食,避免摄入高盐高糖的食品,不要仰睡,要侧睡,这样会增大气道的面积,保持呼吸的顺畅,避免打鼾 。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可以通过夜间镇压通气治疗和睡眠呼吸监测治疗,改善睡眠质量,解除打鼾症状,如严重者可通过耳喉鼻科或者口腔科的手术进行治疗 。
夏季头朝哪个方向睡觉最健康
有没有最省事的养生方式?不吃不动,闭上眼睛,一觉醒来就能达到养生效果,相信这对于怕麻烦的都市人非常吸引 。其实,人的一生有1/3在睡眠中度过,正确的睡眠方式与良好的睡眠状态,与养生关系密切 。
中医提倡“未病先防”与“上工治未病”,重视形体和精神的调养,主张“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所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强调提高正气与抗病能力为主的养生观点 。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调节日常生活方式,可以养生防病 。至于睡眠养生,中医自然也有独到秘笈 。
注重睡眠可养生
“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 。”良好的睡眠能补充能量、恢复精力,有“养阴培元”之效 。所以,掌握睡眠养生要领,便可踏上简单易行的养生之道 。
“天人合一”的观念全世界通用
中医向来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人体不仅要维持体内循环和谐,还要注意与自然界外部环境的和谐 。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副主任陈秀华指出,随着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四季的变化,人体必然与之相适应,故有“四时养生”之说 。秋冬季节,自然界的阳气渐趋收敛、闭藏,此时起居作息要更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强调睡眠养生正当其时 。“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时主要的睡眠养生之道 。
具体睡眠时间,建议每晚:亥时(即9点-11点)休息,争取在子时(11点-1点)入睡 。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
关于睡觉的方位,有不同的说法,令人困惑 。有研究指出,由于地球磁场的影响,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方位,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 。而我国古代养生学家却认为,人的睡觉方向应该随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而改变 。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 。”这就是考虑到“应四时所旺之气而卧”的缘故,因中医的五季与五方相应,有春东、夏南、长夏中、秋西、冬北之说,因此睡眠的方位也与当时节气相应 。
有没有最省事的养生方式?不吃不动,闭上眼睛,一觉醒来就能达到养生效果,相信这对于怕麻烦的都市人非常吸引 。其实,人的一生有1/3在睡眠中度过,正确的睡眠方式与良好的睡眠状态,与养生关系密切 。
中医对睡眠的要求也很高
陈秀华副教授指出,尽管这些理论都有一定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受房屋朝向和家居布局的影响,而存在一定局限性,市民其实不必太过拘泥于这些理论,而导致不必要的担心 。反而建议大家,应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入睡前应“安神定志”、饮热牛奶或蜂皇浆,或用温水沐足,最好能辅以足底按摩等,以利“心肾相交”......这些措施对于提高睡眠质量有更明显效果 。
药膳调理睡眠障碍
失眠、多梦、浅睡、易醒,相信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都市人最熟悉的困扰 。这些睡眠障碍,属于中医理论“不寐”、“郁病”、“虚劳”、“心悸”等范畴,与多种疾病相关,会引起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 。如郁病多与西医的抑郁症、焦虑症或更年期综合征相关,年老体虚或久病重症而致“虚劳”也会影响睡眠;因消化功能紊乱而造成的睡眠障碍,正与中医“胃不和,则卧不安”相符;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心悸、气促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也会影响睡眠 。
午夜才睡觉的危害
心脏病可以说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我们都知道抽烟、酗酒、缺乏体育锻炼和肥胖会增加人们患上心脏病的可能性,但也有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致病因素 。西班牙学者最新发现:如果病人在早上六点到中午之间突发心脏病,相对于下午发病的患者来说,前者对心脏的损害作用要高出五分之一 。有一些非常令人惊讶的原因也会导致人们患上心脏病 。
午夜之后才睡觉
即使夜猫子每天能保证7个小时的睡眠,他们患上心脏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日本相川健康诊所的研究者发现,男性如果在午夜之后才睡觉,相对于在午夜之前睡觉的男性来说,前者动脉硬化的可能性明显增高 。这是因为习惯于晚睡的人生活工作压力更大,习惯于开夜车工作,饮食习惯也不健康(如酗酒、抽烟和爱吃脂肪和糖分含量高的食物),这些因素都对心脏健康不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