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 , 目前生物学家可观测到的有海栖习性的鳄 , 只有被誉为鳄类大家族中个头最大的湾鳄 , 一般成年雄性个体体长可达5米 , 重达300-400公斤 , 2011年9月在菲律宾布纳万溪捕获的一头巨型雄性个体重1000公斤以上、长达6.17米 , 是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大个体 , 被称为洛龙(Lolong) 。
被囚禁在布纳万溪生态旅游公园的洛龙(来源:wiki)不过 , 尽管湾鳄体形大、敢于做徜徉在大海的“独行鳄” , 但它在大海的活动其实是相当受限制的 , 它并非完全适应了海洋生活 。
1、活动范围:海湾、海港 , 尤以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区为多 , 总的来看 , 基本是贴着海岸活动 , 一般不会“远洋” 。 2、营巢地点:在距离入海口几十至上百公里不等的淡水河流旁、有植物作为“掩护”的丘陵区域筑巢 , 这比很多海龟在沙滩上筑巢距离大海还远 。一只在菲律宾海岸边“冲浪”的湾鳄(来源:wiki)
所以 , 总的来看 , 虽然湾鳄有着威震四方的恐怖捕杀能力 , 但它并未能改变鳄在大海中的“衰”……
03昙花一现的“海生鳄”
鳄在海里一直那么“衰”吗?
不完全是 。
差不多从侏罗纪早期开始 , 地球上就已经有类似于现代鳄的爬行动物了 。 那个时候主要分为“两大阵营” , 一大阵营是较原始的中生鳄亚目(Mesosuchia) , 另一大阵营就是一直繁衍到现在的真鳄亚目(Eusuchia) 。 在中生鳄亚目中 , 有一部分家伙在侏罗纪早中期开始爬向大海 , 逐渐适应海洋生活 , 在汪洋大海中乘风破浪 , 这就是海生鳄 。
海生鳄中的很多成员体形变得十分“清奇” , 比如它们的前肢变形为酷似鱼鳍的“鳍状肢” , 尾巴呈“歪形鳍”之状 。
一些古生物学者认为 , 海生鳄这种独特的身体形态 , 只是适应海洋生活的变异而已 。 能在“群龙下海”的中生代闯荡海洋 , 这群海生鳄已很有勇气了 , 不过海生鳄的兴盛只是昙花一现 , 我们从这一家族部分物种的生存年代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 海生鳄主要分为真蜥鳄科(Teleosauridae)和中喙鳄科(Metriorhynchidae)两支“队伍” 。
1894年荷兰动物学插画家Joseph Smit绘制的真蜥鳄复原图(来源:wiki)
从上表中的复原图或化石中可以看出 , 真蜥鳄科的口鼻部真的是好好好长 , 简直像现代长吻鳄的“前世” 。 它们体形也十分“苗条” , 但前肢短得可怜 , 古生物学家推测它们可能会在游泳时把贴近身体 , 以增加在水中的机动性 。 值得注意的是 , 有些真蜥鳄科的早期成员 , 其化石在“非水生”的栖息地被发现 , 这是海生鳄是从“半水生鳄”演化成“完全水生鳄”的有力证据 。 中喙鳄科的前肢缩小并成为桨状 , 失去了它们的皮内成骨 , 它们尾巴上有类似鱼的鳍 , 它的身体比真蜥鳄科更适应海洋生活 , 更像鱼 , 真乃名副其实的“鳄鱼”啊 。结合表1、表2可知 , 包括真蜥鳄科、中喙鳄科在内的整个海生鳄家族的生存年代的时间跨度也就5000多万年 , 大概从侏罗纪早期至白垩纪早期 。
比起与它们一起遨游过大海的“对手”们 , 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 如著名的蛇颈龙家族延续了约1.3亿多年 , 而鱼龙家族延续了约1.6亿年之久!
鱼龙大家族中的“始祖”之一 , 生存于三叠纪早期“湖北鳄”(Hupehsuchus)距今约2.48亿=2.47亿年 , 因其化石发现于中国湖北省、外形酷似鳄而得名(来源:wiki)鱼龙大家族中“辈分”最小的成员之一 , 生存于早白垩世森诺曼阶的“扁鳍鱼龙”(Platypterygius)距今约1.3亿年-9400万年 , 因其前鳍状肢的手指比一般鱼龙类的手指多 , 并紧密地排列 , 形成宽广、平坦的形状而得名 。 原来鳄在水中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自在......
【200斤的鳄鱼被淹死了?别笑,鳄也怕呛水的好嘛】不过 , 话说到开头——到底是谁把鳄鱼吓坏的?太不讲道理了 , 它应该只是个内向社恐自卑的小可怜啊 。
推荐阅读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了解更多关于保罗陷阱的物理现象的细节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
- 如果你在3月4日观察天空,也许,将望见一艘火箭的残骸坠入月球
- 未来会出现“新人类”吗?巴瑶族仍在进化,身体同常人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