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晚年在给女儿的信中,点明宇宙中最大能量形态?是什么?( 二 )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工作 , 他们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确实异于常人 , 智商高达160左右 。 尤其是他的左脑 , 其左顶叶要比正常人宽15% , 因此专家认为他的左脑比右脑更加发达 。

爱因斯坦的成就与贡献每当提及爱因斯坦的成就时 , 人们的脑海中就会出现几个备选的关键词 , 比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弹等等 。
确实 , 那些复杂的物理论文实在是太难懂了 , 我们普通人不从事相关工作自然是看的一头雾水 , 那么下面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与贡献 。
首先 , 当然是在物理学领域的成就 。 像我们熟知的牛顿力学 , 其实在物理学界被划分在了经典物理学领域 , 这一领域还包括经典热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

而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 是现代物理学的主体 , 可以称为两大支柱吧 。 夸张点说 , 他凭借一己之力撑起了现代物理学体系 , 这之后的许多理论都是在他的基础上提出的或是衍生的内容 。


相对论以相对时空观取代源于经验的绝对时空观 , 量子力学则以概率世界取代确定性世界 。
详细来说 , 他在1905年时首创了光量子假说 , 完整解释了光子的波粒二象性 。 同年 , 也首次创立狭义相对论学说 , 后经过发展为“广义相对论” 。
1938爱因斯坦又发表了有关引力方程的论文 , 具体阐述了时空、引力、物质、运动这四个变量之间密切的关系 。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 , 因此大家还提出了“爱因斯坦奇迹年”的说法 , 指出1905年时爱因斯坦理论迸发的年份 。

与之对应的是1666年的“牛顿奇迹年” , 可以看出他们都是物理学界的泰斗 。 自公开的数据可以看出 , 爱因斯坦在12年之间 , 也就是1910年到1922年 , 曾经62次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提名 。
可以说直到1922年正式获奖 , 在这之前他曾反复登上提名名单 , 这是由于当时诺贝尔奖的评委十分保守 , 认为相对论等理论并没有相关证据支撑 , 但是显然后续的种种都证明了爱因斯坦理论的超前性 。
对于新时代年轻人的发展 , 爱因斯坦还提出过一个励志公式:A= X+Y+Z , 并解释说A代表成功 , X表示努力工作 , Y表示正确方法 , 而Z表示少说废话 。
可以简单概括为用正确的方法少说话多做事 , 不要做语言上的巨人 , 成为了行动上的矮子 。

宇宙中最大的能量形态到底是什么?爱因斯坦逝世之后 , 大家都感到非常的惋惜和悲痛 , 认为能够为人们指引方向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就此陨落了 。
所以人们开始寻找这位科学家生前留下的痕迹 , 甚至是一些比较私密的信件 ,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他晚年时写给自己女儿丽瑟尔的信 。
1980年时 , 丽瑟尔将这些信件捐赠给了以色列的最高学府——希伯来大学 , 共有1400多封 , 这之中爱因斯坦对于一些个人理论的阐述更加感性一些 , 也提到了他看到的宇宙中最大能量形态的所在 。
爱因斯坦在信件中回答了宇宙最大能量形态是什么 , 这种蕴含在自然规律当中 , 我们能感受到却无法说出的神秘力量 , 就是“爱” 。

爱因斯坦用爱替换了质能方程式E=mc2 , 发现当爱与光速的平方相乘 , 得到的能量足以治愈整个世界和宇宙 , 而“爱”本身并没有定量 , 没有人能为它的数值做出定义 。
那么基于这个公式 , 爱就是宇宙当中最大的能量形态 , 它趋近于无穷 , 没有界限 。 显然“爱”更多时候只是一个概念 , 我们很难说清楚它到底是什么 , 但是它存在于亲子、爱情、友情 , 甚至可以上升到全人类的范畴 。
因此爱因斯坦无法正式为它命名 , 它原有的名字好像就可以代表它的内涵了 。 这位创立了诸多宇宙物理学理论 , 上至广袤宇宙、下到渺小粒子的伟大科学家 , 在晚年终于找到了“宇宙最大能量形态” 。

同时我们在深入研究爱因斯坦一生奉行的人文科学主义也能够看出 , 他一直以来都认为“感情才是探索科学的最大动力以及促使独特思维产生的主要原因” 。
正是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对宇宙自然的热爱 , 对万事万物都保持好奇心和敬畏 , 才能发现平凡处的小细节 , 这是物理学最神奇的地方 。
这种“爱”是人们探索的动机和动力 , 它像是一汪永远不会干涸的泉水 , 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 人们因为爱而努力 , 也因为爱而产生冲动 。
这些冲动可以使我们摆脱逻辑的束缚 , 为什么呢?因为“爱”根本不需要理由 , 我们在爱当中会产生新的灵感和顿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