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系列火箭未来更精彩
几十年来 , 通过我国几代火箭人的不懈努力 , “长征”系列火箭走过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并联、从低轨到高轨、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到发射载人航天器和空间探测器、从陆射到海射等非凡的技术历程 , 现已具备了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载荷的运载能力 , 在推力、成功率、发射频度、入轨精度和适应能力等方面均达到了世界一流火箭的水平 。
未来 , 我国还将研制、发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等更先进的运载火箭 。 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低轨道运载能力为70吨 , 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25吨 , 将用于发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采用三级半构型 , 全箭总长近百米 , 起飞推力在3000吨上下 , 芯级箭体直径约10米 , 低轨道运载能力140吨 , 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50吨 , 可用于完成发射载人登月飞船和太空电站建造等重大航天任务 。
延伸阅读
从“长征”一号到十一号 , 运载火箭型号数字是越大越先进吗?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型号里都包含有数字 , 比如从长征一号到长征十一号 。 有读者可能会问 , 是不是数字越大 , 就代表火箭越大或越先进?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对此是这样解读的 。
型号里的数字主要与立项时间有关 。 有的火箭立项时间比较早 , 但任务复杂难度高 , 研发成功的时间不一定更早 , 并不代表它的先进性重要性就不如那些立项晚的火箭 。 长征五号火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长征五号作为大型火箭 , 早在2006年就正式立项研制 , 目标是担负空间站、月球探测器和火星探测器等各类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 由于任务难度大 , 直到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才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成功发射 。 而后立项、任务难度相对没有那么大的长征六号火箭却是率先发射 。
另外一方面 , 型号中不同数字的火箭担负不同的任务 , 比如有些是负责发射低轨道航天器 , 有些负责发射高轨道航天器 , 有些负责发射载货航天器 , 有些负责发射载人航天器 , 它们之间是不能简单比较谁更先进的 。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鸿良
编辑:蔡文清
流程编辑 邰绍峰
推荐阅读
- 重大成就!我国首颗陆地探测卫星升空,印度人惊叹:真是不可思议
- 现代采矿:古代职业如何在地球内外的当代生活中发挥关键作用
- 最亮的彗星身上发生了不寻常的事
- 屡次碰瓷中国空间站,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到底想干什么?
- 中国航天2022首次开门红,长二丁的成功发射,对全球贡献多大
- 不要再嘲笑“杞人忧天”了,杞国人有这样的忧虑或许和一场流星雨有关
- “韦伯”为何要去拉格朗日L2点,我国航天器是否有能力飞那么远?
- 没有听说有猎食动物捕杀骆驼,是骆驼生长环境没捕食动物,还是?
- SpaceX破自己记录!拟2022年每周发一次火箭
- 什么是磁层,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