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拉闸限电谈元宇宙太遥远?元宇宙的虚与实( 二 )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创新较为平淡 , 元宇宙的爆火出圈 , 在某种程度上也透露出资本和科技公司对未来的焦虑 。
元宇宙的“横空出世” , 仿佛让整个科技领域终于等来了一个“史诗级大风口” 。 正如扎克伯格所说 , 互联网平台从电脑到移动设备 , 从文字到照片视频 , 但进展并非到此结束 。 下一个阶段的计算平台将让人更加身临其境 。 你将置身在网络中 , 而不是从旁边观看 。
被很多人视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元宇宙 , 迅速成为科技圈和资本圈的大热话题 , 并很快从学界、投资界、产业界走进了媒体和公众的视野 。

报告课程光速出炉 , 一级市场谨慎 , 二级市场大涨?
A股市场反应迅速 , 中青宝、汤姆猫、宝通科技、完美世界、盛天网络、顺网科技、天神娱乐、吉比特、三七互娱、世纪华通等所谓“元宇宙概念股” , 在短时间内都出现了疯狂上涨 。
以中青宝(300052.SZ)为例 , 其股价曾一度在两个月时间里飙升约300% , 深交所多次对其发出监管函 , 要求其说明相关业务与元宇宙概念的关联性等问题 。
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 , 卖方研究机构发布的元宇宙投资研报已经将近200篇 , 其中国盛证券、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天风证券发布研报数量都超过了10篇 , 有的篇幅甚至超过百页之巨 。 11月11日 , 安信证券甚至官宣成立全市场第一家元宇宙研究院 。
但其实在元宇宙概念之下 , 目前的A股市场并不一定能提供很多优质标的公司 。
一位网友的评论看上去有些刻薄 , 但却在社交平台上获得了高赞:“过去觉得证券公司写研报的应该去写科幻小说 , 现在觉得他们已经往玄幻上发展了 。 ”
在某知识付费平台上 , 名为《元宇宙6讲》的付费课程已经有4.8万人加入学习 , 以29.9元的单价估算 , 该课程的营收已经超过140万元 。
罗永浩也在微博上表示 , 自己的下一个创业领域就是元宇宙 。
但是 , 《元宇宙6讲》的授课人并非技术出身 , 而是一名资深媒体人 。 而同样受到巨大关注的清华大学《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 , 其发布机构是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 。
在头部投资机构中 , 率先发出一份元宇宙报告的易凯资本也颇受关注 。 但当《中国经济周刊》联系易凯资本方面 , 对方婉拒了记者的采访:“我们想说的都在那篇文章里面了 。 ”
今年10月 , 易凯资本CEO王冉发布一篇关于元宇宙的两万字“自问自答”报告 。 他认为 , 元宇宙可能比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还要大 ,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本质是让世界连通 , 而元宇宙是再造一个世界或者宇宙 。 未来 , 元宇宙和原宇宙是两个“平行且交汇”的宇宙 , 最终两者边界模糊直至消失 , 合二为一后成为一个硬币的两面 。
王冉表示 , 从商业价值的角度看 , 元宇宙意味着更大的用户规模、更长的在线使用时长和更高的ARPU值 。 中国最有机会获得元宇宙首张“船票”的公司是腾讯 , 其次是字节跳动和爱奇艺 。
不过 , 易凯资本相关负责人对记者透露 , 发出这份报告仅仅是因为感兴趣 , 易凯资本目前还并没有投资任何一个与元宇宙相关的项目 。
据记者了解 , 在头部投资机构中 , 元宇宙确实早已是一个热门话题 , 但一级市场整体来说还是相当谨慎的 , 并没有大宗投资出现 。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机构合伙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 虽然该机构投资的几个项目被媒体用来证明他们在布局元宇宙 , 但实际上 , 他们看好的是VR/AR , 在今年之前就开始了 , 只是现在被媒体硬塞到了元宇宙概念里面来 。
“现在 , 只要创业者递过来的商业计划书里有元宇宙三个字 , 我就不看了 。 投资机构投出的是真金白银 , 我们不看概念 。 真正想去创造价值的创业者 , 也会远离这种仍不切实际的概念 。 ”上述投资人半开玩笑地说 。
在一般逻辑上 , 创新的技术、应用和场景应该率先孵化于一级市场 , 进而影响到二级市场 , 但现在却出现了倒置 。
“元宇宙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的好奇和改变自然的愿望 , 受到关注很正常 。 但目前的势头确实有一些问题 。 比如以此为噱头去吸引投资和拉升股价 , 这意味着很有可能有人 , 尤其是中小投资人 , 会为这场泡沫买单 。 ”厉克奥博说 。

谈元宇宙太遥远 , 除非掌握成本极低的能源技术?
“遥远” , 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词 。 无论是企业还是学者 , 很多都用“现在聊真的太早了”来婉拒采访 , 包括一些已经被外界认为在布局元宇宙的公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