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象不断!外太空神秘射线:揭开人类起源之谜,证实世界是虚拟的( 四 )


军队飞行员出身的机长决定采取极端措施 , 一种海军飞行训练中用到的预防性紧急降落飞行动作 , 这样他可以边下降 , 边将机头拉高 , 确保安全着陆 。

当起落架机轮落地的一瞬间 , 整个客舱都欢呼起来 。 虽然飞机上有119人受伤 , 但所有人都活了下来 。 可以说是机长的力挽狂澜和机组人员的齐心协力拯救了所有人的性命 。 空乘迈亚瓦甚至说 , 国家应该给机长颁发一个荣誉勋章 。
不过机长却在这次事故后 , 患上了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 , 离开了任职30年的工作岗位 。 空难虽然化险为夷 , 但事故原因的调查却迫在眉睫 。 全球各地有将近600架A330型客机在飞行 , 同样的事故是否会在此发生呢?
最终 , 澳大利亚交通安全局(ATSB)发现导致这次事故的是飞机上的ADIRU装置 , 即大气数据侦测系统 。 大气数据侦测系统会收集飞行高度 , 飞机相对空气的速度(空速) , 以及攻角等重要数据 。 攻角简单来说就是机翼与气流之间的夹角 。 如果攻角太大飞机就会失速 。

事故当时飞机的运作数据显示 , 攻角感应器检测到机头猛烈抬起了50度 。 大气数据侦测系统ADIRU将50度的攻角数据传送到主飞行计算机 。 此时 , 飞机的自动防护系统意识到这个攻角太大了 , 于是两次下达俯冲指令 。 可奇怪的是是根据机组人员的回忆 , 飞机只出现了两次俯冲 , 根本并没有机头抬起的情况 。 也就是说这组诡异的攻角数据很有可能是事故的真凶 。 那么这组数据是如何产生的呢?
ADIRU大气数据侦测系统的所有数据都以32位的二进制数来储存 , 其中前8位表示数据类型 , 比如说高度 , 攻角 , 空速等等 。 11位到29位则是实际数据 。 而巧就巧在 , 将代表“高度”的数据类型中的一个1反转为0 , 数据类型就变为了“攻角” 。

调查人员进行了多次实验 , 检测了ADIRU中的每一个零部件 , 考虑了温度 , 震动等所有环境因素 , 但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 那么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宇宙射线击中了ADIRU组件中的一个集成电路 , 诱发了比特反转 , 致使大气数据侦测系统错将高度数据当做了攻角数据 , 传输给了主飞行计算机 。
就在这起事件发生不久之后 , 2008年12月27日 , 从Perth飞往新加坡的另一架A330的ADIRU也出现了一模一样的故障 。 但因为有前车之鉴 , 飞行员彻底关闭了计算机 , 飞机并没有发生俯冲 。
事实上 , 1911年Hess的实验就已经告诉我们 , 高空中的受到宇宙射线撞击的概率要比地面上大的多 。

NASA甚至估计 ,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一年 , 身体里就会有1/3的DNA被宇宙射线打断 。

而宇宙射线对我们的影响还远不止这些 。 在地球生命最初的演化过程中 , 宇宙射线就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
● 宇宙射线VS生命螺旋密码
20世纪中叶 , 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 , 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 。 几十年来 , 随着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 , 人们惊奇地发现如果沿着DNA的螺旋结构向下走 , 就像走螺旋楼梯一样 , 你会察觉自己总是在向右转 , 从来不会向左转 。 这就是DNA的右旋手性 , 地球上绝大部分生命体的DNA都偏爱这一特性 。 手性是什么呢?

通俗地说 , 就像饮料瓶口的螺纹一样 。 也许你都没有注意到 , 随便买来一瓶饮料 , 你想都不想 , 就会沿逆时针方向把它拧开 。 假使瓶口的螺纹方向是随机的 , 有时需要逆时针拧开 , 有时顺时针才能拧开 , 相信不少人都会疯掉 , 大骂饮料瓶的生产商一定是个智障 。 和饮料瓶一样 , DNA双螺旋大多也都是右旋的 。 一个多世纪以来 , 科学家们一直在思考 , 生物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固有手性?大部分学者都相信 , 这样的右旋手性应该是随机产生的 。 在生命的演化过程中 , 右旋结构碰巧先出现了 , 或者拥有更优越的环境适应性 , 就这样慢慢占据了主导地位 。
直到去年5月份 , 发表在《天体物理快报》(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的一篇论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释:绝大多数生命体遗传物质的右旋形态绝非偶然 , 很有可能在千百万年前受到了宇宙射线的意外影响 , 也正是宇宙射线加速了我们祖先的演化进程 。
刚才我们提到宇宙射线到达地球时 , 与大气分子碰撞 , 产生了含有各种次级粒子的空气簇射 。 这些次级粒子的其中之一就是μ介子, 而簇射中所有的μ介子都有相同的磁极化 。 带有偏向性的μ介子可能更容易让右旋DNA发生电离 , 从而产生更多的基因突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