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炼化:习惯性领跑一



青岛炼化:习惯性领跑一


文章图片



青岛炼化:习惯性领跑一


文章图片



青岛炼化:习惯性领跑一

领跑者的正确姿态

青岛炼化实现连续9年炼化企业“能效领跑者”第一名、首个“水效领跑者”第一名 。
文:赵玥
当一个城市临海而建时 , 它的一切似乎都与海再也脱不了干系 。
2008年 , 作为我国批准建设的第一个单系列千万吨炼油项目 ,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炼化)以现代化大型炼化矩阵的形象 , 巍然屹立在胶州湾之畔 。 地处齐鲁大地之中 , 依傍海洋之畔 , 青岛炼化带着浩瀚气韵 , 撑起宽阔襟量 , 始终把节能提效放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首要位置 , 成为中国石化节能标杆企业、全国石油加工行业“能效领跑”的排头兵 。
在不久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2020年度能效领跑者”的公示名单中 , 青岛炼化公司连续第9年以原油加工行业第一名的成绩占据第一 , 创造了原油加工行业能效领跑奇迹 。 同时 , 水效在原油加工行业中也拔得头筹 。
水效、能效双领跑 , 见证了青岛炼化在建厂之初确定的“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业”目标的实现 , 从开工到现在13年的成长之路 , 描绘了一幅绿色的壮丽画卷 。
思想领跑
俗话说 , 靠山吃山 , 靠水吃水 。 然而 , 对于傍海而生的青岛炼化 , “吃水”却没有那么容易 。 因为 , 青岛是座缺水的城市 。
青岛炼化设备部主管丁建一辈子和水打交道 , 是公司有名的水务专家 。 在他眼里 , 青岛炼化重视水效的思想 , 从诞生伊始就刻入基因;水效提升的过程 , 则记录了企业乃至这座城市工业发展的历程 。
开工伊始 , 青岛炼化原设计引用地表水 , 最初的压力没这么大 。 随着青岛市不断兴盛、工业发展 , 城市用水量逐步增大 , 地表水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的需求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 。 为了生产 , 青岛炼化引用黄河水 , 孰料水质比较差 , 含盐量比地表水至少增加了两倍 , 对整个企业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
水效很重要!这一观念从此刻入骨髓 。 思想先行 , 公司跑上节水治水之路 。
2009年 , 青岛炼化进行探索摸索 , 不断技改 , 先后投入节水基础项目大概十五六项 , 提升公司的用水水平 。
年轻的青岛炼化气势正猛 , 以一往直前的姿态很快便新建了很多装置 , 产能从1000万吨/年升到1200万吨/年 。
用水压力再次袭来 。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 , 青岛炼化又“喝”上了长江水 。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 , 青岛炼化是第一用水大户 , 每天用水在3万多吨 , 占新区一天耗水量的10% 。
节水!节水!节水!巨大的压力是每个人头上的“紧箍咒” 。
而后 , 青岛炼化引进了市政中水 , 让节水更进了一步 。 多年来 , 在提升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凝结水回收率等方面 , 公司都做了很多的工作 , 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造 。 整个工厂厂区奉行凝结水应收尽收理念 , 回收率平均在78%以上 , 大大超出了总部对炼油企业的要求 , 排名前列 。
为了利用好水 , 青岛炼化甚至把主意打在雨水上 。
近年来 , 青岛的雨水比较充沛 。 过去 , 雨水主要蓄积在监控池 , 只要监控雨水水质没问题就直接排海 。 可雨水也是非常好的资源呀!青岛炼化不肯放弃这从天而降的水资源 , 开始望天看雨 。 他们尽量做好雨水监控工作 , 只要天气预报下雨的话 , 就提醒监控池收集雨水 , 尽可能再回用 。 “今年光回用雨水就好几十万吨 , 雨水没有成本 , 好好利用甚至可能达到上百万吨 。 ”青岛炼化副总工程师刘承说 。
在公用工程部党支部书记张波看来 , 这些年来 , 随着国家和中国石化总部的大力宣传 , 节水节能意识正在逐步提高 , 大家才能够去实实在在地去思考、重视 , 付诸实施 。
适逢周一 , 生产部专家王寿彰只能从夹缝里挤出一点时间接受采访 。 提起节水节能 , 他总结的一点就是“思想重视” 。 公司每天早八点都会准时开展生产调度会议 , 领导一定参加 , 所有的问题要求都能一下子传达到最基层 , 而水效能效是永远的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