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后代个个成就不凡 全凭他的四句遗言!
清朝末年,天下大乱,天平天国起义,清政府启用了大臣曾国藩,这位汉人官员带领着湘军力挽狂澜,而他自己也因为能够始终效忠国家和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被清政府所看重,甚至死后得到了文正的谥号,这是极高的评价 。这个带有范仲淹人格魅力的谥号是很多文臣的梦想,然而,最终得到的也不过是寥寥几人而已 。但曾国藩却能够得到,他甚至还与孔子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完人 。
到了这里,曾国藩也算是实现了自己作为儒生的一切理想,不论是儒家“三不朽”的境界还是平天下的最高愿望,都在他手中得到了实现 。
历来中国人讲究富贵不能传家万代,即使是君子的德行也不能泽被子孙万代的说法 。但是曾国藩却创造了一个鼎盛辉煌的曾氏家族,这个曾氏家族代有英才,长盛不衰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单凭这一点就是很多文臣武将永远无法做到的 。那么,曾国藩治家教子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曾国藩是如何齐家、教子的吧 。中国人向来讲求孝道,甚至很多朝代就是用孝道来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政策 。这其中尽管有着一些封建的糟粕,但不可否定其中的确还有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的传承 。听从祖先的教诲很大程度上能够少走很多弯路 。
作为汉人重臣,曾国藩能够得到清廷的信任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像他这样成就功名的人一般来说很难家国两全,子孙之中很少有极为优秀的人才,但是曾国藩却不同,作为一个被尊称为官场楷模的人,他教子也有着非常厉害的一套理论 。
【曾国藩后代个个成就不凡 全凭他的四句遗言!】很多人都相信,曾氏家族的辉煌不仅仅是因为有了曾国藩的余荫遮蔽,很大程度上,曾氏家族的传承都是因为有着良好的家训 。而这家训就是来自于曾国藩弥留之际的遗书 。1872年的三月十二日,已过花甲之年的曾国藩溘然辞世,他死之前说道:此生带兵打仗已经损了不少阴德,所以希望后代子孙尽是读书之人,而非舞枪弄棒的武夫 。他还为子孙留下了一封遗嘱,这份遗嘱概括起来就四句话:
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
慎独则心里平静
主敬则身体强健
追求仁爱则人高兴
他还特地嘱咐家人:“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 。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
正是因为曾国藩这四条人生智慧的提炼,他的子孙才能够始终让家族昌盛繁荣 。而且子孙也时刻谨记着祖先的谆谆教导,并没有参加行伍,中国近代,凡是与军队扯上关系的家族,历来都没能逃脱衰亡的下场 。
内容就这简简单单的四则,在遗书的开头曾国藩对自己的一生做出了总结,他很谦虚的说道自己虽然官运亨通,位极人臣,但是学问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欠缺,并且德行操守也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境界,如今快要离开人世了,所以特地将自己这一生的经历总结成了四条遗训,希望后代子孙能够时刻谨记,并且严格要求自己 。
第一点就是参加劳动,事必躬亲,所以无所畏惧,不会有四体不勤的忧患,因为一生都在自力更生所以活得坦坦荡荡毫无挂碍,自然也就能够心平气和的安度一生 。勤劳的确是一剂长生的秘方,一个好逸恶劳的人绝对不可能事事顺心,遭遇挫折时肯定会最先崩溃 。
第二点是要时刻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要能够耐得住寂寞 。养心的功夫是最难得,人每每惨遭厄运都是因为养心的功夫不到家,一出事之后就会气血上涌,冲动易怒,往往会对要做的事情造成不良的结果 。一个人要随时抱着一种超然的洒脱心性,不能因为偶然的一件事情就丧失了平稳的心态,不因得失而心灵紊乱才是最佳的智慧 。
再有就是要学会尊敬他人,人生活在大地上就是因为有了尊重才有了礼仪,有了礼仪才能避免走向蒙昧 。推而广之,我们对身边的人也要抱着一种尊敬的态度,这样才能养成一种谦谦君子的风度,也能够让自己慢慢的不屑于去争斗,敬一切值得尊敬的任何事情,一定会得到意料之外的收获 。
最后一点则是要求子孙要仁爱,要宽容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人不仅自己要看得起自己不能自贱,同时也要对那些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保持一份仁爱之心,不能见之即避,读书识文就是让人养成一种仁爱之心,有着这中境界的人自然会得到所有人的尊敬,自然能够超然自得 。
曾国藩共有3个儿子、6个女儿(其中一儿一女夭折),8个孙子、4个孙女……截至目前,曾国藩五兄弟的后人已经绵延至第八代,有突出成就的人多达240多人 。
推荐阅读
- 日媒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后代现在在哪里?
- 清朝格格的一生 大多寿命不长而且没有后代
- 女侠名姝柳如是 理学大师周敦颐后代为之痴迷
- 中国也曾有“炮决” 曾国藩炮轰洪秀全尸体
- 理学大师周敦颐的后代 为何还要霸占14岁少女
- 胡林翼劝说曾国藩当皇帝为何会失败
- 杜甫是杜预的后代 这个观点从何而来?
- 傅俊的儿子是谁 汉朝名将傅俊的子孙后代有谁
- 陈俊怎么死的 陈俊死于哪年 陈俊的后代都有谁
- 懿文太子朱标有几个儿子分别是谁?朱标子女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