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今年再度被热炒起来后 , 元宇宙的概念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正如我们刚才所说 , 它现在已经被各路新的投资者们定义为“沉浸式的虚拟世界” 。
资本的冲动
——————————
为什么这个概念在今年会突然被重新炒作起来呢?
其实很简单 , 因为现实世界里的钱越来越难赚了 。 这几年全球经济基本面的情况大家都看得到 , 非常不景气 。
站在资本的角度看 , 传统市场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增长点 , 我不知道该投什么 , 因为投什么就亏什么 。
而钱难赚的直接原因就是大多数行业都不再有新的需求产生 , 实际上很多行业的需求是在萎缩的 。
这种情况下大家自然会非常迫切的期待一个新风口 。
那从投资的角度来说 , 元宇宙牛逼在哪呢?
这个概念牛逼就牛逼在“从零开始 , 空间无限” 。
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 人们在现实世界里已经拥有了满箱的衣服 , 够用的代步工具 , 一整套生活用的工具和电器.....基本上不缺什么了 , 再想从人们的兜里掏出点钱来 , 简直比登天还难 。
而元宇宙就不一样了 , 这个世界一旦开启 , 那么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进入到这里 , 什么都得重新买 。 你看这个想象空间是不是非常大 。
这正是资本梦寐以求的全新增长点 , “元宇宙”概念被热炒 , 其实传达出的是投资人的无奈:现实世界到头了 , 咱到虚拟世界去赚钱吧 。
不过从投资的原理出发 , 这样的选择并非毫无道理 。
什么是投资?投资就是在宝藏的真实价值被别人发现前先把它买到手 。
比如说投资房地产 ,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在目标还是荒地的时候就以最便宜的价格买下它 , 等以后它变成CBD了那价值可能就已经翻了几十上百倍了 。
而元宇宙正是这么一片充满希望的荒地 。
那么元宇宙这个未开垦的空间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利润呢?
这就取决于它的利润是从何而来了 。
利润在哪里?
————————————
一个项目获得了利润 , 肯定是因它创造了价值 。 而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行业 , 其创造的价值归根结底有两种:
- 提升生产力
- 提升人们的快乐水平
当然 , 就具体某个行业来说 , 它不一定分得很清楚 , 可能会兼而有之 , 也可能会有所侧重 。
比如说一台20万的私家车 , 里面可能有10万的价值是体现在生产力提升上 , 还有10万的价值是体现在用户快乐水平的提升上 。
那元宇宙是什么情况呢?它是一个生产工具还是一个娱乐设施呢?
就目前各家公司对它的定义和宣传来看 , 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知道 , 元宇宙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丰富人们的主观体验来提升人们的快乐水平 。
我选择在一个魔法世界里当魔法师 , 这个体验非常令人愉悦 。
虽然在元宇宙的宣传里也包含有“万物互联”的因素 , 但这里面的逻辑其实是这样的:
“万物互联”可以提高生产力 , 但实现万物互联并不需要元宇宙 , 元宇宙侧重的是用户体验的提升 。
个人体验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高低没有太大的关系 。 你是在一个奇幻的虚拟世界里和对方沟通 , 还是在现实世界里通过传统互联网工具和对方沟通 , 在生产效率方面没有什么区别 。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元宇宙主要是一个娱乐设施 。
那么这个娱乐设施的未来发展有没有机会呢?当然有 。
元宇宙是娱乐设施中的战斗机 , 它直指娱乐的本质:大脑体验 。
元宇宙如果成功 , 那么它对整个消费和娱乐行业的改变将是颠覆性的 。
消费娱乐产业并不提升生产力 , 所以它是一个存量市场 , 比如说人们花了钱看电影 , 可能就没钱再去买衣服 。
而元宇宙要分的就是这块存量蛋糕 , 它的兴起必将导致传统消费娱乐业的衰落 。 它会导致这样一种景象:
现实中的人们不看电影不K歌了 , 不买衣服不买车了 , 不聚会也不旅游了......因为这些体验我们都可以在元宇宙里体验到 。
这并不难理解:既然是在虚拟世界里玩 , 又何必再在现实世界中买新衣服?直接在虚拟世界里买个皮肤就好了 , 这和现实中买衣服带来的购物和装扮快感是一样的 。
旅游也不用出门 , 虚拟世界里有更加炫目壮观的风景 , 买个虚拟的坐骑 , 在元宇宙里想去哪就去哪 , 还要啥自行车 。
推荐阅读
- 为五元红包,五名男子竟大打出手,值得吗?
- 在约旦河谷发现的史前人类脊椎讲述了从非洲开始的史前迁徙故事
- “外围女”月入20万,但她们没法上岸
- 四川一剃头匠与陌生女人同居被杀,当晚她丈夫就睡隔壁,凶手是谁
- 冷面杀手刘焕荣的黑道挽歌:赌场抢钱送给幼儿园,所杀全是黑老大
- 潘石屹:钱挣够了就想“远遁”海外?因为儿子犯错,至今无法移民
- 美国女子自称穿越到了3812年的火星:只有中国人在那里居住、工作
- 史上著名银行劫案,6个劫匪逆向思维,制造了一个没有失败的计划
- 那个连续嫖娼3天的导演,可惜了
- 4男4女曾进行封闭空间实验,结果发现,人类被一直“困”在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