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灸背俞穴治疗心源性失眠

方术内容
(1)取穴:取心俞、肝俞、膈俞、脾俞、神道、神堂 。肝郁化火者加太冲;心脾两虚者加足三里、三阴交;心肾不交者加太溪 。(2)操作:针刺穴位选取背部双侧的心俞、肝俞、膈俞、脾俞、肾俞、神堂和神道穴,常规消毒后,用0.30mmx50mm的毫针,进针25~40mm,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 。
艾灸:将2根艾条分成对等的6或8段,两头均置于酒精灯上点燃后,放于自制的艾箱中,排列整齐 。将点燃艾条的艾箱,轻轻放在病人的背上,扣住所针刺的穴位;用准备好的布将艾箱盖住,艾箱的四周包严,防止漏气;根据病人感受艾箱热力的大小及其忍受程度,或调整盖子的开合,或加盖布,或垫高艾箱来调整灸箱的热度,防止病人被烫伤 。艾灸时间以病人不感觉热为度;艾灸程度以灸至皮肤发红,微微汗出为宜 。以上疗法每天一次,10次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临床疗效
治疗52例,临床痊愈7例,显效27例,有效15例,无效
【透灸背俞穴治疗心源性失眠】3例,总有效率为94.23% 。
治验点评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以脏腑为中心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以经络为联系通道,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活动之一,心主神志,睡眠活动由心神所主,在脏腑功能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因此,睡眠活动是脏腑整体功能的体现 。心源性失眠的主要病变在心,与心神的安定与否有直接关系 。因为心藏神,心神安定,则能正常睡眠;如心神不安,则不能入睡 。心俞乃心气之所聚之处,能够调节心的气机,通心之络,改善心的藏神功能;肝俞、脾俞乃肝脾之气输注背部的穴位,能够调畅气机,疏通经络,条达气血,养心安神;神道、神堂皆有安神定志之作用 。《灵枢·本神》中提出“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志、脾藏意”之说,而《素问·长刺节论》中说:“迫藏刺背,背俞也”;且以上诸穴皆分布在背部膀胱经或督脉上,又膀胱经循行过程中“上额,交巅”,“其直者,从巅入络脑”,督脉循行“上至风池,入脑,上巅”,故针刺以上诸穴可以调节脏腑气血,疏通脏腑经络,平衡脏腑阴阳,健脑安神,从而治疗失眠 。《本草纲目》认为“艾叶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原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苛之人为康泰,其功宜大矣” 。灸法具有温阳散寒,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的作用 。《灵枢·背腧》在记载五脏背俞穴的内容之后,强调这些穴位在治疗方法上施用灸法,提出“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这一观点常常被现代临床所忽略 。透灸法是在施灸时,通过适当剂量、长时间的施灸,以求艾灸的热量通过针刺的腧穴透达深部组织,加强得气感,从而使针、灸配合,很好地发挥作用;使在施灸过程中,病人能出现灸感,如局部的肌肉动、舒适感、胀痛感、沉重感、痒感,甚至红斑、全身出汗等 。本疗法将灸和针充分相结合,通过透灸使其所产生的效应通过体表穴位进人体内,渗透诸经、脏腑乃至全身,同时更进一步增强了针感,增加了针刺的效果,提高了临床疗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