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掏耳朵竟然会致癌
掏耳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活动" , 不光是为了干净 , 还因为掏起来特别舒服、过瘾 。有的人耳朵痒了 , 常常用挖耳勺、发卡、火柴棍儿等掏耳朵 , 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害处 。据环球网报道 , 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 , 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 , 皮下组织少 , 血液循环差 , 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 , 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 , 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 , 影响张口和咀嚼 。长期掏耳朵的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我国自从废除理发师用剃头刀挖耳朵的做法后 , 外耳道乳头状瘤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
忠告: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 , 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 。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 , 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 , 大块硬结的耵聍 , 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 , 千万别自己掏 。如果真的痒得难受 , 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 , 或用棉签轻轻擦 , 但不要太往里伸 。
经常掏耳朵是不是真的会致癌呢?
"一般来说 , 掏耳朵是不会导致外耳道乳状肿瘤的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易世江说 , "这种病一般在欧美较为常见 , 我国出现较少 。"
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冯世斌则表示 , 只有掏耳朵用力过猛 , 损伤了外耳道或是鼓膜 , 引发外耳道炎、中耳炎之后 , 再经过长期的刺激才有可能出现外耳道乳状肿瘤 , 发生的可能性并不大 。
两位医生同时强调 , 经常掏耳朵虽然未必会致癌 , 但会破坏耳道内的酸性环境 , 对健康不利 。俗语说的耳屎 , 医学上叫"耵聍 " , 是一种弱酸性物质 , 会发出小虫子不喜欢的气味 , 有阻止小虫飞入、保护耳道皮肤的作用 , 最好不要经常抠挖 。有些集结成块的耳屎堵塞耳道 , 尽量不要自己乱掏 , 而是要去医院由医生进行专业的清理 。
专家解释说 , 耳道乳头状瘤是病毒感染的 , 也叫“交界瘤” 。这种交界瘤刚开始时是良性的 , 如果受外界的刺激太多 , 这种本来属于良性的交界瘤就会发生癌变 , 越长越多 , 最终堵塞耳道 。
专家在研究各种导致癌变的因素中发现 , 经常掏耳朵是最多也是最直接引起癌变的因素之一 。专家在询问患者得知 , 他们大多数有经常掏耳朵的习惯 。有位患者经常在理发的时候让理发师给掏耳朵 , 觉得这是一种享受 。殊不知理发师用的是没有经过消毒的公用掏耳工具 , 这样不仅能传播耳道乳头状瘤病毒 , 还能引发交界瘤癌变 。
综上所述 , 有乱掏耳朵习惯的人应当注意了 , 一定要改变掏耳朵的不良习惯哦 。
有些人会很享受掏耳朵带来的感觉 , 于是乎就经常性的掏耳朵 。这些做法很不可取 , 因为从医学上来说 , 随便掏耳垢 , 这不仅可引起外耳道感染、耵聍栓塞等耳部疾病 , 还由于经常掏耳 , 容易伤到鼓膜 , 造成鼓膜穿孔 , 严重者可导致耳聋 。
耳道有很强的自洁力
“正常的外耳道本身有很强的自洁功能 , 没有必要经常掏耳朵” 。胡海文介绍说 , 耳屎的学名叫“耵聍” , 是外耳道软骨部上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 。耵聍可以阻挡从外界进入外耳道的污物 , 黏附灰尘和小虫 , 以保护耳膜 。同时 , 耵聍常覆盖于耳道皮肤表面 , 能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湿度 。
【这样掏耳朵竟然会致癌】“日常生活中 , 是不需要频繁掏耳朵 , 只有在耳屎过多导致耳部不舒适时才需要掏耳朵 。”胡海文称 , 耳中的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 , 在空气中干燥并结成黄色薄片 , 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 , 不断脱落排出耳外 , 根本没有堵塞耳道的问题 , 也不会因耳屎过多而影响听力 。
推荐阅读
- 舌两侧溃疡 原来这样吃最有效
- 耳朵突然失聪吃什么?这几种食物要记住
- 泡中药的水要倒掉吗?这样处理最正确
- 高血压能吃沙棘吗
- 如何治疗吃东西耳朵里面疼
- 准妈妈别着急 促进排卵这样吃健康有效
- 正确的吃饭方法是什么
- 干咳无痰喉咙痒怎么办?这样吃就对了!
- 伤寒饮食原则 这样吃伤寒好的快
- 早上起来干咳怎么办?这样吃会好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