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佳缘道歉了,卧底稿还没发完( 三 )


相亲未成 , 之后张女士申请退还部分服务费用 , 但经过近半年的拉锯战 , 她才收到了部分退费 。
如何治理婚恋平台乱象?
据民政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 , 预计2021年 , 成人独居的数字 , 将继续上升并超过9000万 。 婚恋需求大 , 一些婚恋服务中介平台也是已积弊已久 。

短期培训课上 , 一培训师重点介绍“一对一服务”常规套餐定价及注意点 。
今年9月26日 , 江苏省消保委曾发布“婚恋交友平台服务状况消费调查报告” , 点名世纪佳缘、珍爱网、我主良缘等5个婚恋交友平台普遍存在平台信息审核存漏洞、虚假宣传、退费规则不明确 , 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问题 。
调查结果还显示 , 94.9%的消费者使用过网络婚恋交友平台 。 其中 , 31-45岁人数占比最多 , 以专科、本科学历为主 。 使用过世纪佳缘、百合网、珍爱网的消费者比例较高 , 均达40%以上 , 其中百合网达50.7% 。
明面上设定一套价格 , 背地里根据用户资产情况定价的做法 , 是否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知名法律博主、上海中联(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小明向澎湃新闻表示 , 服务合同关系需要双方达成共识 , 从经营者行为角度来看 , 只要消费者认可 , 双方协商一致 , 就不存在违法行为 。 但如果在收费中 , 婚恋平台提供的服务与收费时承诺不符 , 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 , 可能会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 涉嫌欺诈 。 此外 , 如果行业的服务价格范畴本身较为模糊 , 消费者在不清楚价格区间范围的前提下 , 被诱导签署合同 , 也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 涉嫌误导、欺诈 。
郭小明表示 , 相亲服务提供的是为消费者匹配符合目标意向的人 , 而能否相亲成功 , 建立交往意向和关系 , 属于主观层面的东西 , 毕竟任何人都享有婚恋自由的权利 , 所以很难去判定相亲服务合同的履行情况 。 由于没有明确的评判合同履行的标准 , 当事双方容易产生争议 , 消费者举证难度大 。 再加上诉讼维权成本高、周期长 , 导致消费者维权无门 。
与其他服务行业一样 , 婚恋服务收费标准由机构自行制定 , 存在一些定制化服务 , 价格因人而异的情况 。 郭晓明指出 , 婚恋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全国性法律法规 , 不少平台经营不规范 。 他认为 , 为了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 , 婚恋行业内部应明示、完善价格体系及收费标准 。 即使是“个性化订制”服务 , 也要呈现一个大致的标准框架 , 不能一味用“定制”二字糊弄消费者 。 他还建议 , 市场监管部门可以进一步发挥职能 , 对该行业的定价、服务合同内容等加强把关 。
多位曾经“掉坑”的消费者向记者表示 , “快餐式”相亲方式及后续维权之难 , 让她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 湖南消费者赵女士告诉记者 , 她依旧相信爱情 , “但再也不会通过平台寻找幸福了 。 ”南京消费者张女士直言 ,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 , 我家人就释怀了 , 不再催我结婚了 。 我也不期待 , 不想主动去寻求爱情了 。 现在遇到要花钱的地方 , 我都处处小心 , 生怕别人坑我 , 合同也会反复看 。 ”
婚恋平台该如何健康有序发展?互联网行业资深分析师马继华向澎湃新闻指出 , 互联网婚恋平台因其先天不足及后天发展模式受限 , 注定是规模有限的垂直领域 , 不被资本市场看好 。 第一 , 婚恋平台存在商业模式悖论 , 即做得越好、用户的匹配率越高 , 用户的流失也就越快 。 平台为此必须不断拓展新用户群 , 维持平台增长 , 但运营成本较大 , 难度极高 。 无论是开发新客户 , 还是留住老用户 , 都很难实现 。 第二 , 婚恋平台用户的社交目的更为直接 , 平台目前主要的变现方式过度依赖用户付费 , 盈利模式单一 , 缺乏更多可拓展商业空间 , 很难植入其他的商业场景 。 第三 , 即便一些婚恋平台开拓婚庆等服务延长产业链 , 抬升品牌价值链 , 但与同类型、专业化的企业相比 , 并不占优势 , 且没有足够的资本进行整合 。 第四 , 近年来 , 年轻人的社交方式不断改变 , 陌陌、Soul等“非严肃向”交友平台兴起 , 蚕食原有的婚恋市场版图 。 即便我国大龄单身男女比例增长 , 婚恋前景庞大 , 这部分增量也难以弥补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 。
马继华直言 , 对平台方来说 , 经常性活跃的“托” , 也许是最好的用户 。 而对疑似“骗子”用户的打击 , 就是对盈利的直接打击 。 “平台本可以有所作为 , 但目前看来 , 自身的积极性显然不够 。 ”他认为 , 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务 , 从而赢得社会口碑 , 才是婚恋平台未来的唯一出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