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 , 曾国藩不认同徐寿的主张 , 不如说 , 在曾国藩这样进士出身的传统士人心中 , “万般皆下品 , 惟有读书高”的理念依旧根深蒂固 , 在技术层面 , 他们可以将一个没有任何“科举功名”的工匠委以重任 , 然而在价值观上 , 他们却无法打消发自内心的歧视和轻蔑 。
直到徐寿去世六年以后的1890年 , 张之洞创办湖北铁政局时 , 曾千方百计邀请徐寿的儿子徐建寅出山担任会办 。 然而 , 当徐建寅请求张之洞为父亲徐寿立祠 , 并交国史馆立传 , 以表彰其贡献时 , 张却大为不悦——他并不是瞧不起徐寿这个人 , 而是从内心深处无法给予徐氏的名山事业以足够的体认和尊重 。
这恰恰的曾国藩、张之洞之辈的可悲之处:
某种程度上说 , 徐寿是幸运的——正是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大潮下 , 他获得必要的财物支持 , 得以充分施展才能 , 在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史留下自己不可磨灭的一笔;但徐寿也是不幸的——以曾国藩、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大臣 , 无法脱离自身意识形态与知识结构的根本桎梏 , “中体西用”的根本价值观决定了他们对徐寿只以“匠人”视之 , 无法体察不到徐寿毕生追求中蕴含的文明转型的深刻内涵 。
这样的矛盾 , 是一个古老文明在苦苦追寻现代化之路过程中付出的代价 。
△
左起:徐建寅、华蘅芳、徐寿
04
晚年 , 在热心国是遇到挫折之后 , 徐寿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 , 继续他毕生传播新知、开启民智的事业:译书 。
1868年 , 在徐寿的努力和奔走下 , 江南制造局成立了翻译馆 , 徐寿自任总管 。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以翻译和引进西方的科技类书籍为主旨的学术机构 。
△
翻译馆旧影
在徐寿的擘画下 , 翻译馆翻译馆高薪聘请了九位外国学者参与其事 , 负责口译(这九位学者分别是:傅兰雅John Fryer、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罗享利Henry Brougham Loch、秀耀春F. Huberty James , 金楷理Carl T. Kreyer、林乐知Young J. Allen、玛高温Daniel Jerome MacGown、卫理Edward T. Williams和藤田丰八) , 而徐寿自己 , 则与徐建寅、华蘅芳等中国学者 , 负责整理为文字 。
【他半世潦倒,一生布衣,却是第一个在Nature发文的中国人】在翻译馆 , 徐寿共翻译26部西书 , 共计290万字 。 加上次子徐建寅、三子徐华封及两个孙辈 , 徐氏家族译校的西学书籍 , 几近800万字 , 这其中 , 72%是科技著作 , 11%是兵工著作 , 徐氏父子也因此被尊为“中国近代科学之父” 。
△
徐寿译书
徐寿还首创了化学元素汉译名的原则 。 他选择用罗马音的首音(或次音) , 找到同音字 , 加上偏旁 , 用于化学元素的译名 。 今日中国中学生耳熟能详的元素周期表 , 也大部分都出自于他的翻译 。 如今 , 我们对比一下日本以片假名直译化学元素的译法 , 就会对徐寿中西合璧的译法钦佩不已 。
△
徐寿译元素周期表
到建馆40周年时 , 翻译馆共译书160种 , 具体内容 , 则举凡兵学、工艺、兵制、医学、矿学、农学、化学、交涉、算学、图学、史志、船政、工程、电学、政治、商学、格致、地学、天学、学务、声学、光学等等无所不涉 , 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 , 正是从这个机构开始 , 得以在古老的华夏大地扎根 。
在徐寿的严格要求下 ,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译书 , 文字流畅、易懂 , 据说 , 日本政府一度特意派人来华求购 , 以求中日在科学名词上彼此相通 。
△
华蘅芳、徐寿浮雕
05
1874年 , 徐寿与傅兰雅联手创办格致书院 , 这是中国第一所教授科学技术知识的学校 , 开设有矿物、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等多门课程 。
傅兰雅曾说:“徐先生几乎是集中他的全部精力在募集资金……当他清光绪四年接任司库职务时 , 书院负债1600两银子 , 此后 , 他曾募集7000两银子 , 用以偿还了全部债务 。 ”
△
格致书院
几乎是与格致书院成立的同时 , 徐寿和傅兰雅也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科技期刊《格致汇编》 。 他的那篇影响西方声学界的文章 , 最初就是在《格致汇编》上发表的 。
1884年 , 就在格致书院庆祝了它十岁生日后不久 , 66岁的徐寿在学校里安详辞世 。 李鸿章称赞他:“讲究西学 , 实开吾华风气之先 。 ”
17年后 , 在父亲身后继续他科技事业的次子徐建寅 , 在汉阳钢药厂火药实验现场殉职 , 搜救人员多方搜求 , 只找回他一条被炸断的大腿 。
推荐阅读
- 假如存在二维生物,他们如何辨别所处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
- 又靓又能做科研,这位博士小姐姐,发完Science发Nature!
- 日本国歌只有28个字,将它翻译成汉语后,才知道日本人说的是什么
- 38亿光年外发现罕见「五重奏」,空间强烈扭曲,爱因斯坦又对了?
- 早年:不明飞行物曾冲向国际空间站
- 东北一大姐收到“外太空信号”,随手能画外星人肖像,专家:并非幻觉
- Nature:衰老的根源在核糖体?衰老加剧核糖体暂停,破坏蛋白质稳态
- Nature:新冠实际死亡人数或已超千万
- 汤加火山爆发:地球一个响指,万物之灵跌下山巅
- “走蛟”真的存在吗?为何蛇的数量如此多,却很少看到蛇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