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前些天 , 由NASA行星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仅仅31光年的系外行星 , 这颗行星的体积和火星差不多 , 但表面温度极高 , 运行轨道短 , 绕它的恒星一圈只需8小时 , 科学家也把它归为类地行星 , 虽然这颗行星不适合生命繁衍生息 , 但它的发现依然向寻找第二颗地球又向前迈出了一小步 。 这个消息也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 不少网友问什么是系外行星?至今我们发现的系外行星大多都无法达到生命繁衍的要求 , 我们为何还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研究系外行星?
这颗超轻亚地行星是如何被发现的?
这颗新行星是由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调查卫星(TESS)发现 ,凌日系外行星调查卫星的最主要任务就是监测深空中的恒星的亮度周期性变化即恒星的凌日现象 , 以寻找出地外行星 。 事实上 , 这颗行星早在2019年就已经被卫星观测到 , 当时TESS扫描了南部天空的一片区域 , 发现了这颗代号为GJ 376号的行星 。 科学家们用了两年时间通过反复分析这些数据发现这颗行星是公转仅有8小时 ,在确认该天体确实是一颗超短周期的行星之后 , 研究团队使用安装在智利南方天文台的高精度径向速度行星搜索器对该行星的恒星展开了更为细致的观察 。
最后在近日对其进行公开亮相 , 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测量 , 确定该行星是目前发现的5000多颗系外行星中质量最轻的行星之一 , 它的大小和我们的近邻火星差不多 , 质量为地球的55% , 但密度却很大 , 达8.1克/立方厘米 , 比铁还重 , 是一颗典型的超轻又超重的行星 , 这也表明这颗行星拥有一个富含铁元素的内核 。 科学家通过半径和质量的精确测定来看 , 认为这是一颗岩石行星 , 但由于其距离它的恒星过近 , 其表面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 , 因此没有大气 , 也不会存在任何生命 。 不过科学家们依旧对GJ 367 b及其恒星进行继续研究 , 他们希望能探测到该系统中否有宜居行星的信号 。
那么上文提及最多的是系外行星这个词 , 什么是系外行星?
系外行星 , 又叫太阳系外行星具体指那些除了太阳系以外的行星 , 包括流浪行星 , 但是通常我们提及到的行星一般指的是哪些围绕着恒星旋转的行星 , 主要是希望能找到第二个地球 。 虽然科学家一直都认为有系外行星的存在 , 但我们发现它们的历史却并不久 , 知道上世纪90年代 , 科学家才第一次发现了系外行星 。
1995年10月6日 , 麦克·梅耶和迪迪尔·奎洛兹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利用上普罗旺斯天文台的埃洛迪摄谱仪发现了一颗系外行星 , 这颗行星官方命名为飞马座51b 飞马座51b的发现是天文学上的一座里程碑 , 它自此拉开了人类向外太空寻找行星的历史 , 也使得系外行星成为了天文学家最热门的研究领域 , 在本世纪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升空后 , 探测系外行星的方法也开始出现五花八门 , 这也使得系外行星的发现速度几乎保持着每年新增几十颗的频率 , 截止至2021年10月 , 科学家已经发现了来自3245个行星系统中的约5000颗系外行星 , 当然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这些系外行星暂时还未有证据表明存在高等生命 。
既然如此有网友就问 , 我们为何还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研究系外行星?
宇宙浩瀚无边 , 有很多现象我们至今也无法理解 , 但是在同一个宇宙中 , 生命演化规律相是存在着相似性的 , 因此我们现在研究系外行星其实也是在研究我们自己的地球的过去和未来 , 去研究那些刚刚诞生不久的恒星系统 , 可能跟我们太阳系早期有许多相似之处 。
【天文学家发现一颗亚地行星,转一圈仅8小时,1500度高温犹如炼狱】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恒星系统的演化过程和太阳系非常类似 , 在这颗恒星的宜居带也诞生了和地球相似的岩质行星 , 那么出现生命的可能性就非常高 。 一旦我们观测到这样的系外行星 , 就可以看到地球生命的进化演化规律 , 从中得出生命是如何从原始走向智慧的 , 当然也可能存在着其他生命演化形式 , 但现阶段 , 地球生命的进化史 , 同样也适用于宇宙中其他的系外行星生命的演化史 , 并且是我们最能理解的生命进化形式 。
推荐阅读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了解更多关于保罗陷阱的物理现象的细节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
- 如果你在3月4日观察天空,也许,将望见一艘火箭的残骸坠入月球
- 未来会出现“新人类”吗?巴瑶族仍在进化,身体同常人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