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和帝刘肇简介 有政治抱负却早死的东汉皇帝( 二 )


爱民为本
和帝十分体恤民众疾苦 , 多次诏令理冤狱 , 恤鳏寡 , 矜孤弱 , 薄赋敛 , 告诫上下官吏认真思考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 。而他也常常以此自责 , 如永元八年(96年)京城洛阳地区发生蝗灾 , 他下诏首先说:“蝗虫之异 , 殆不虚生 , 万方有罪 , 在予一人 。”忧民之心 , 殷殷可见 。岭南(今广东地区)出产生龙眼、荔枝 , 为了满足朝廷需要 , 往往“十里一置 , 五里一候 , 昼夜传送” , 经风历险 , 劳民伤财 。唐羌上书 , 请求停止 , 和帝批示:“远国珍羞 , 本以荐奉宗庙 , 苟有伤害 , 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爱民之意 , 发自肺腑 。
选官用贤
和帝深感吏制建设对一个政权的重要性 , 因而非常重视官吏的选拔任用 。据统计 , 他当政时期 , 曾四次专门下诏纳贤 。这既反映出东汉吏制的空虚与堕落 , 也表现出和帝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做出的积极努力 。
【汉和帝刘肇简介 有政治抱负却早死的东汉皇帝】从夺回政权到亲理朝政 , 可以看出汉和帝是一个宽和仁爱的君主 , 这与他的谥号“和”是吻合的 。但作为一个君主 , 明辨是非 , 当机立断 , 更是一个重要的素质 , 在清除窦氏集团的斗争中 , 和帝做到了这一点;在废立后妃的过程中 , 这一点也表现得相当充分 。
执政之弊
东汉时期 ,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 在宫廷内设置了中常侍、黄门侍郎、大黄门、小黄门等宦官职务 。他们负责掌管传达皇帝的号令和诏书 , 阅览尚书进呈的文书 。
在和帝夺回政权的过程中 , 中常侍钩盾令郑众直接参与了策划和实施 , 在论功行赏时 , 郑众自然是首功 。于是 , 郑众被升迁为大长秋 。“长秋”是汉代皇后的宫名 , 用以名官 , 称其官署为“长秋寺” 。这是皇后近侍官首领 , 一般由皇帝亲信充任 , 负责宣达旨意 , 管理宫中事务 。而在进行策勋班赏的过程中 , 和帝注意到 , 郑众总是推辞的多 , 接受的少 , 这种谦逊仁爱之心 , 很得和帝的赞赏 。因此 , 和帝以后便经常同他讨论国家大事 , 国家一些大政方针的决策便较多地掺杂着宦官的力量 。所以史书上说“宦官用权自此始矣” , 从此 , 东汉进入了外戚与宦官交替执掌朝政的时代 。
当然 , 和帝重用宦官 , 还有一些客观因素 。这就是这时期他所信任和倚重的一些朝臣和宗王或年老体弱 , 或寿短命微 , 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一串黑色的数据 , 是不是意味着刘氏政权的日薄西山呢?
在位年号
永元(17)89—105 , 元兴(1)10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