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民国奇女子孟小冬选杜月笙弃梅兰芳内幕( 三 )

他很久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女子了,山清水秀,明净得宛如四月里的阳光 。忽然间,他心里只浮动着一个念头:他想跟她说说话,哪怕只得一句 。于是,他含笑对孟小冬说:“孟小姐一日千里,现在功夫真是不得了 。”不知道为什么,他根本不想提起露兰春的事情,仿佛那样说起,他们之间的相见,就失去了时下的单纯静好 。
面对杜月笙的夸奖,孟小冬只是含笑聆听,举止做派娴静温柔得很,垂眉浅笑里,似乎是深闺里的大家闺秀 。寒暄客气的话,自然有父亲和师傅去说,那并不是她应酬的范围 。杜月笙说了会儿黄金荣,又客套了片刻,请孟小冬以后一定要回上海来演出 。他始终未提此行的目的,倒是弄得孟家一头雾水,直到他走后,孟五爷和仇月祥嘀咕了半天,还是想不通这杜月笙怎么会来 。
有人说,相见即是缘 。匆匆一瞥,零落心间,留下一道深深的印痕 。这次相见,只在孟小冬心里留下浅浅一笔,随着风沙弥漫,秋草结霜,她很快将他遗忘 。或许是杜月笙来迟了,或许是真正属于他们的缘分还没有到来,她并未在意,甚至并不好奇,他的探访,是否当真为了同他们寒暄一场 。
然而,她不知,他的心间,却因此次相见,为她留出一个独属位置 。风雨不侵,其间没有岁月枯荣,不见春花落,秋月淡,而他,愿意做无声的青石、沥雪的青松,永远守候那一脉清甜的梨香 。
流芳·白驹过隙的芬芳
究竟,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多少惊涛骇浪,跋涉多少连夜山雪,才能将一身清愁化作指尖温柔,许一段虔诚真情,拥抱一颗缱绻真心 。想必情之一字,是瑶台上历经千辛万苦偷出六世轮回反复历练这样艰难,得之亦是如斯艰难 。然而,同人不同命,偏有人幸运如斯,轻而易举得遇良人,就此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
有人说,孟小冬这一生甚是坎坷 。坎坷么?年少成名,名利双收,人人都恨不得捧作掌上明珠,甚至烽火求一笑 。可那些,却不曾抵达她的心,只在唇畔打了个转儿,烟消云散 。她的坎坷,或许,便困在情上 。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徐再思的愁写得好,点滴寂寞,丝缕寥落,如隔夜冷茶,依稀是熟稔残香,落入愁肠里,全然已不是当初的味道 。被情困住,锁在万丈深楼,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亦是说不出的愁苦酸楚 。
孟小冬也曾为情所困,夜不能寐,无端纠结,翻来覆去地想,却也求不出一个答案 。那个酝酿着梅兰冷香的名字在心里兜兜转转,绕到唇边,又怯生生地落回去,就像那段无法言说的情意,只能深深地埋藏 。她虽然是梨园名伶,却也是自幼受礼仪教化,赤裸裸地表白情意,大胆地说出“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样的字句,她说不出口 。深深地凝望一眼,将无限心思隐藏在眼波,已是她极限的爱 。
如果就这样永远地沉默以对,孟小冬和梅兰芳,或许也就错过了,蹉跎了这一生,他甚至都不知道她曾经爱过他,用尽力气,满腹相思 。她或许也将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爱,曾有回音,泛起过最美妙的声音 。爱有时就是这样,你不说,我不语,就这样擦身而过,凝固成一段无缘的邂逅,白发苍苍里来回忆,忽然觉得荒草丛生 。
打破僵局的是旁人,梅党的元老级人物齐如山,对冯家银行的冯耿光说:“六爷倒不如做点好事,就把他们凑成一段美满姻缘,也是人间佳话 。”彼时,他们在戏台上演着帝王的风流故事,一对佳偶,天造地设 。听到齐如山此言一出,梅党众人纷纷响应 。当时,冯耿光不过一笑了事,当作听了个笑话,回头想了想,却觉得齐如山的主意,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
这就要说起梅党的作用了 。那实际上是相当于经纪人作用的一个团体,负责梅兰芳的演艺事宜,打理其经济收入,有时,也难免涉及梅兰芳的家事 。在这种环境下,梅兰芳所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他自己,而是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团体 。他因这个团体而无后顾之忧,也受这些人的牵制和影响 。而这些,当时的孟小冬一无所知 。所以,有时候很想知道,如果那时孟小冬知道梅兰芳身后的这些力量,她是否依旧义无反顾,愿意嫁给这个比自己大了十余岁的男子 。
或许会吧 。情到深处无怨尤 。爱情之火一旦燃烧,就会以燎原之势燃尽一切 。世俗的考量,现实的阻碍,又怎能抵挡住霎那烟火,瞬间芳华 。更何况是18岁的少女,一颗柔弱得如幽兰的心,遇上爱,就成了最刚烈的钻石,无坚不摧,无法阻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