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伍子胥主要有哪些情节 后人怎样评价伍子胥
京剧《伍子胥》是一部传统戏曲栏目 , 它的主要唱法是以老生为主 。《伍子胥》是在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的基础之上 , 再根据著名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创作而成 。全剧主要讲的是伍子胥从出逃楚国到被吴王阖闾重用的过程 , 共分为七折 。
伍奢由于进谏楚平王被杀 , 从而连累楚平王的太子和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要被处死 , 万幸的是聪明的伍子胥逃出了都城士兵的逮捕 。昼伏夜行的伍子胥来到楚国的最后一个关卡昭关 , 面对着防卫森严的关卡 , 伍子胥只得无奈躲进深山 , 后来得到扁鹊徒弟东皋公的帮忙 , 成功逃出昭关 。
来到吴国的伍子胥苦于没有人引荐 , 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 面对着生活的艰辛 , 他不得不当街卖艺 , 在卖艺的过程中 , 他结识了专诸 , 两人结拜为兄弟 。后来 , 吴国的公子姬光看中了他 , 被姬光收为门客 。
【京剧伍子胥主要有哪些情节 后人怎样评价伍子胥】姬光本来是王位的继承人选 , 但是后来自己的位置被姬僚夺过去了 , 姬光一直想将属于自己的东西夺回来 。他听闻伍子胥有才华 , 于是向他询问计策 。伍子胥向姬光推举了专诸做刺客 , 后来姬光又收集了一把削铁如泥的短剑 , 在一次宴会上 , 专诸化妆成一个厨师 , 借献鱼之机 , 拔出藏于鱼腹中的宝剑 , 刺死了姬僚 , 姬光得以即位 , 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 。
《伍子胥》曾是有着“京剧鼻祖”之称的程长庚代表剧目 , 后来经过几次起伏 , 渐渐被人所遗忘 , 最后被杨宝森成功改编 , 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
后人怎样伍子胥评价
伍子胥 , 春秋名将 , 楚国人 , 后又逃到吴国 , 帮助吴国攻入楚国国都 , 随后又帮助吴国走上春秋争霸之路 。后世对伍子胥的评价有两个极端 , 一说他是隐忍的君子 , 一说他是卖国贼 。
伍子胥隐忍君子的说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之中提出的 , 原文是“故隐忍就功名 , 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结合上下文我们可以理解这句话的大意是“伍子胥像兄长一样随着自己的父亲而死是对的 , 最后他隐忍下来 , 为自己的父兄报了大仇 , 成就了自己的不朽之名” 。
伍子胥的一生可以说是在复仇之中度过的 , 自从自己的父兄被杀之后 , 伍子胥就背负上了仇恨的枷锁 。带着仇恨的他来到了吴国 , 运用自己的智慧 , 使得吴国这样的一个小国逐渐的开始强大起来 。最终 , 他率领自己一手打造的精锐之师 , 攻入了楚国国都 , 鞭尸楚平王 , 报了自己父兄之仇 。
伍子胥卖国贼的说法是近代才被人提出来的 , 他们认为伍子胥既然是楚国人 , 就应该为楚国效力 , 投靠别国为别人卖力 , 最终还带领着别国的军队 , 攻入自己母国的国都 , 身为曾经的大楚臣子 , 却做出鞭尸自己国君的大不敬之举 。
当然也有人反驳这种说法 , 他们认为当时的东周是天下共主 , 其他的国家名义上只能算是东周的附属之国 。当时的人才交流是非常的频繁的 , 各国对于人才的需求非常之大 , 很多人为了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 不得不背井离乡 , 辗转各国 , 希冀能搏出一个大好前程 。伍子胥为了吴国效力 , 那么他就是吴国的子民 。帮助自己的国家打败另一个国家 , 不是卖国行为 。
伍子胥是一个名人 , 名人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 你可以说他是个君子 , 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卖国贼 。
伍子胥救幼主的事迹
伍子胥救主是一个历史小故事 , 讲的是伍子胥冒死救幼主的故事 , 这里的幼主是楚平王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 , 后世又将他称为白公胜 , 据传为白姓始祖 。
楚国太子建被平王下令处死之前 , 得到当时边城司马的帮助 , 逃出了楚国 , 后来又和一同逃出楚国的伍子胥相遇 , 太子建和伍子胥一路躲过楚平王的追杀 , 来到了郑国 。郑国是太子建生母的故国 , 所以 , 郑国国君收留太子建在自己的国家之中生活 。
推荐阅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奇闻:唐朝高僧一行捉北斗七星以救恩人之子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杨大眼是怎么死的 杨大眼是被他儿子所杀?
- 真奇怪 为何秦始皇一辈子都不立皇后呢?
- 乞伏乾归有多少个子女 乞伏乾归的子女都是谁
- 浑身是胆赵子龙 为何被老婆用绣花针扎死了
- 轶事:历史上有个皇帝养了私生子还不敢承认
- 道光皇帝一脚踢死长子后 故宫石狮竟现异样
- 倚天屠龙记赵敏原型 竟然嫁给朱元璋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