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10万元?鲎的蓝色血液到底有何用?生产新冠疫苗也离不开它( 二 )


1968年 , Fred 从鲎的蓝血中分离出到了遇毒素而凝固的物质 , 研制出了一种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天然试剂“鲎试剂” , 用于快速检测人类药物中是否含有细菌污染物 。

要知道 , 任何进入人体的医疗物品 , 都必须要求无菌 , 如注射、输液、外科植入物等 。 这里指的无菌不但指没有活菌 , 而且还要求无热原(内毒素就是最常见的外致热源 , 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 。 细菌污染的医疗物品 , 一旦进入人体后 , 患者就很容易产生热原反应 , 严重甚至可致死 。

鲎试剂具有其他试剂难以比拟的优势:使用方便快捷 , 灵敏度极高 , 反应迅速 。 即使样品溶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浓度仅仅只有万亿分之一 , 鲎试剂照样能检测出来 , 使澄清的溶液发生凝固 , 只需45分钟就能出结果 。 1977年 ,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医药领域可使用鲎试剂 。

在鲎试剂诞生之前 , 检测细菌毒素普遍采用的是笨拙的“家兔法” 。 就是首先是将样品注射到一大群兔子的体内 , 然后每隔30分钟测一次兔子的体温变化 , 而要4~6个小时的观察检测后 , 才能判断出样品是否存在细菌污染 。 这种方法十分低效 , 耗时耗力 , 而且灵敏度不高 , 有时结果会出现偏差 。 而且待测的兔子需提前7天量体温确保无发热 , 试验之后也要再间隔3周才能进行下一次测试 。 可见 , 鲎试剂要比家兔法好用太多太多 , 简直是“神仙试剂” 。

鲎血为何如此昂贵?鲎试剂的推出 , 让检测变得非常高效、又快又准确 , 迅速替代了家兔法 , 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要求无菌的产业中 , 在医学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如今几乎所有疫苗出厂之前都要接受“鲎试剂”的安全检验 , 该试剂也可快速准确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 。 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 , 鲎试剂的反应时长已经缩短到了十几分钟 。

鲎血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 如今 , 每年都会有超过50万只鲎被制药公司活捉放血 , 每只提取总血量1/3的蓝血液 , 然后让它们休息后放归大海 , 由于其造血能力强 , 理论上在2周内血量就会恢复如初 。 然而实际上 , 还是会有一分部会在放归不久就面临死亡 , 另外有10%~15%直接死在了抽血过程中 。 而放回大海的鲎还出现活力大减 , 交配、繁育能力下降等不良情况 。 再者它们的成长十分缓慢 , 一般要10年才能性成熟 。 此外 , 它们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 生活环境遭到了破坏 。

种种原因导致鲎的数量急剧下降 , 鲎资源出现衰退 , 导致供不应求 , 加上其独一无二的医学价值 , 又缺乏更好的替代品 , 鲎的血液已然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液体之一 , 1升鲎血的价格飙升到1.5万美元 。 而直至目前 , 现有的科技手段也还没能人工合成鲎血中珍奇的化学物质 。

而在我国 , 中华鲎已在2019年被列为濒危物种 , 而它们数量锐减的原因除了医学需求 , 还因为食客的追捧被端上餐桌 。 据说吃鲎有滋补功效 , 但这一说法并无科学依据 , 而且鲎壳多肉少、口感偏柴 , 并不好吃 。 更要注意的是鲎中含有一种致敏物质 , 人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 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致死的毒性反应!所以请食客在餐桌上放过它们吧!

这种活了4亿年的生物 , 如今被人类搞成了濒危物种 , 逼向了绝境 。 它们的存在为全人类医学做出了极大贡献 , 拯救无数人 。 只要打过针或接受过现代医学的治疗的人 , 都应该感谢一下这种蓝血生物 , 是它们一直在默默保护着人类!如果在海边遇到它们 , 千万不要捕捉 , 就让它们好好成长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