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刺汪背后的疑云 没人为这次失败的行动负责

行动组负责人陈恭澍在戴笠手下地位不低 , 戴笠十万火急地将他调来 , 亲自带着他到河内交代任务 。其他王鲁翘等人 , 据称也都是从各地调来的精干人马 。戴笠叮咛陈:“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 不但要好好掌握 , 也应该做出表现 , 否则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
然而 , 陈恭澍自己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虽奉命监视汪某的行动 , 并搜集有关汪派的活动 , 可是这两件事 , 我们一样都没有做到家” , “其最可笑的一件事 , 就连重庆派来与汪某洽谈的人是谁都不知道”;“更令人发噱的 , 是重庆来的人可以找到汪的落脚之处 , 并和他直接见面与之接谈 , 而我们身负秘密任务奉命监视他的人 , 却不知道他在哪里 ,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如果不是笔者道出 , 谁会相信!”
从队伍组成看 , 这个班子完全是临时凑合 , 将不识兵 , 兵不识将 。他们在河内人生地不熟 , 语言也不通 。戴笠后来派来一位名叫曹师昂的人 , 倒是有个法籍太太 , 但这对夫妇约见陈恭澍 , 似乎只是为了带给他两支手枪和子弹而已!戴笠交代陈与一位“特殊人物”单线联系 , “事无巨细均可酌情与之磋商 , 任何工作需求 , 亦无妨咨请办理” 。陈确实仰仗于他 , 被动地听由他居间打听和安排 , 在那段日子却一直摸不清此人的底细 。
从装备看 , 特务们的配备 , 虽然一方面“由各路运来大批枪械弹药” , 似乎十分重视;但另一方面 , 只临时买下一辆半旧的两门福特小车作代步工具 , 侦查器械上更是“连一架望远镜都没有准备” 。汪精卫住所门前不便停留 , 所以无法近观;又不准备望远镜 , 从而也无法远望 。正因为如此 , 好不容易找到了汪宅 , 却一直弄不清里面除了汪、陈夫妇 , 究竟住了什么人 , 住了多少人 , 谁主谁宾 , 几男几女 , 什么起居规律、进出惯例……都是两眼一抹黑 。
从工作态度看 , 这么机密重大的任务 , 从陈恭澍到小喽罗 , 吊儿郎当 , 敷衍了事 。陈自称他在门前来去多次 , 对汪氏一家住的是25与27号两侧却一无所知 , 导致最后大摆乌龙;陈恭澍说只放了两次枪 , 后一次才三响(即王鲁翘射床下之人三枪);但何文杰、汪文惺亲耳听到的则是“噼啪连声” , 送到医院去的曾仲鸣身上中弹无数 , 方君璧都挨了四枪 , 特务也说不清怎么回事 。
尤其是有两个人让人疑窦丛生 。一个是行动组成员的唐英杰 , 陈恭澍明明深知前此他被派到天津时就“不但没有什么表现 , 却闹了不少笑话” , 却将侦查刺杀目标的方位这一攸关成败的关键任务交给他 , 只安排他一人两次秘密登上屋顶去查看室内 。此人对陈汇报时一口咬定:“我在楼顶停留了很久” , “夜里开着灯的还是(27号)三楼的那一间 , 不会错 , 他(汪精卫)就住在三楼 。”这就最后钉死了行动组的错误指向 。
还不仅如此 。在戴笠于1939年3月19日凌晨下达了“制裁令”之后 , 陈恭澍要布置任务 , 到处找不着这个唐英杰 。“中午过后 , 唐英杰才回来 。我责备他不该不报备就私自溜出去 , 他却说因为肚子痛出去买点药就回来的 , 不想走了好几家也没有买到 , 所以耽搁了 。这分明是瞎话 , 可也无可奈何 。”他究竟去哪儿了?
还有一个名叫魏春风的 , 可算行动组的“编外成员” , 也是神出鬼没 。说起来是陈恭澍他们通过那个“特殊人物”徐先生转弯抹角认识的 , 但是魏在这么短时间内以其“鬼灵精” , “成为我们在河内的方向盘、地理图般不可或缺的引导者” 。难得的是 , 他既处处为行动组效力 , 又极为知趣 , 有求必应 , “无求不问”;他那个“风致嫣然”的女友也帮忙极多 , 女友又有一个叔伯哥哥在警察局当密探 , 巧更巧在此人就被派在汪寓附近一带巡逻、守护 。陈恭澍3月20日晚率部行动前往汪宅 , 遇到两个越南便衣警察 , 进退两难之际 , 魏春风像从天上掉下来 , 立即用钱收买了警察 。陈恭澍写道:“这件事太不可思议了 ,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 , 怎么说也难以置信 , 但却是千真万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