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是昏君吗 清朝写《明史》有点扭曲其形象( 三 )


不过明武宗终究是一个生性好动的家伙,似这般日复一日地打理朝政,年复一年地闷居帝都,他终是熬不下去了 。于是就有了他的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N次的从物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突围 。他要去京外打猎,他要去民间游逛,他要体验普通百姓的生活,他要去边境视察和驻守军事要塞,他要封自己为“镇国公”、“威武大将军”,他要统率大军南下亲征去平定藩王的反叛……而这些都是有违祖训、礼法和各种典章制度的 。
他的大臣们理所当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他的种种不够持重的“出格”行为与做法表示不满和抗议 。明代的皇帝与文官集团的关系是美妙而微妙的,他们之间互相合作又互相制约 。于是,大臣们的劝谏书每每车载斗量般地堆满了皇帝的办公桌,他们无数次坚决地要求明武宗不要这么离经叛道!不要这么大失体统!500年前的“90后”明武宗固然年轻,但却绝非真正的懵懂少年,相反,他是极有主见的,也是讲究与大臣们周旋的策略与方法的 。许多时候,他依然是我行我素,并且不跟这帮社稷重臣赌气,明武宗只是运用太极拳以柔克刚的原理来应对大臣们的直击,只是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兼顾的宗旨绕着弯儿来突破这诸多大臣的包围,明武宗通常是拍拍脑袋瓜就计上心来——他的办法是既不跟大臣们真正闹翻,又不轻言妥协地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现 。
事实上,平易近人、本性淳和的明武宗对大臣虽多有敷衍,但却也无比清楚地知道他们是为国家好,为老百姓着想,所以明武宗是从心底里喜欢这些大臣的,并且对他们宽仁有加 。虽然明武宗许多时候并不采纳大臣们的建议,但他和明代所有的皇帝一样,绝不堵塞言论的渠道,哪怕是一个九品芝麻官和平头百姓的声音,他也任由他们直言、建议乃至抨击 。
明武宗御驾巡视边防重地宣府的决定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他的抱负 。在那里,他遭遇了领军来犯的蒙古小王子 。明武宗乃兴高采烈地布置军机,乃至在明军一部即将陷入包围之际,豪情万丈地亲领一军杀入敌阵!两军立时呈胶着态,战斗异常激烈!明武宗的五六万军队与小王子的率领的五万骑兵各显神通、放手搏杀!双方大小百余战,期间明武宗甚至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更激励将士们的是,明武宗以九五之尊竟然跃马挥刀,亲手将一名蒙古骑兵斩于马下!皇帝陛下英勇如此,全体将士岂能不倍加奋发?终于,小王子自觉不能取胜,乃引兵西去 。当此大胜之时,明武宗一定想到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也一定想到了约摸七十年前的那场土木堡之败!经此一役,他终于把大明王朝憋闷已久的郁积吐了出来,这可真叫一个痛快——也许,这是明武宗的又一次突围,最精彩的一次突围 。
该役之后,蒙古人长时间内未敢再次举兵南下就是此次战斗收到的效果 。
可恼的是,史书上的记载竟是这样:明军死亡五十二人,蒙古军死亡十六人,武宗亲手杀敌一人 。试想一场这么颇具规模的激战,双方怎么可能总共才死这么点人?显然,这样的记载绝不是当时的真实情况 。如果蒙古人只有这么小的损失,他们那强悍的骑兵部队又岂会如此轻易地败退而去?由此也不难推测,史书上关于明武宗的记载还有多少歪曲和丑化之笔 。
在我看来,终其一生,明武宗朱厚照的身体里始终都涌动着无比蓬勃的生命活力,他追求生命的快乐与自由,他崇尚鲜明个性对沉闷规章的突围与解放,他的脑子里时时跳动着创新思维的火花……明武宗很可能是自秦代以来中国所有皇帝中天赋最聪颖、个性色彩也最鲜明的一个皇帝,他在战阵中的英勇表现更可谓集中地体现了明代每个皇帝都具备的从不妥协的坚强意志和铮铮铁骨——明武宗的这一切甚至极大地刺激起了清朝多位皇帝的嫉妒以至于克制不住要不遗余力地去丑化他 。
【朱厚照是昏君吗 清朝写《明史》有点扭曲其形象】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明武宗绝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种堕落、昏庸、垃圾的国王,至少,他也是一个有活力、有激情、有抱负、有胆魄、有谋略的皇帝,一个刚毅果断、宽仁大度、个性鲜明的皇帝 。

推荐阅读